沙眼并不是因沙而引起的
沙眼,这个疾病我们并不陌生。据权威部分统计显示,全世界,约有4-8亿人患有了沙眼。该疾病曾经对我国国人的视力影响很大,成为导致人们失明的主要眼科疾病之一。
谁是沙眼的真凶?
起沙眼的罪魁祸首既不是风沙,也不是细菌,更不是病毒,沙眼衣原体才是它的“庐山真面目”。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患沙眼后,患者的睑结膜表面,尤其是上睑结膜,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砂粒,故名沙眼,中医称为粟疮。
沙眼为什么仍“青睐”儿童?
沙眼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传染性同“红眼病”一样,是通过接触传播,一般是通过手的接触和水的传播。随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卫生状况的显著改善,已经能够对它进行有效的预防。但儿童和青少年常常由于不注意卫生或缺乏保健意识,如用脏手揉眼、同患病的小朋友或同学密切接触,共用毛巾、脸盆等等,仍易患病。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可因眼部不适,痒感或干燥感而经常眨眼、搓眼,造成眼分泌物增多、睑结膜乳头形成、滤泡增生等急性发病过程,而后是慢性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
对沙眼为什么不能掉以轻心?
有人说,“中国人十有九沙,没什么可怕”、“沙眼只不过是一种结膜炎,是眼科的小病”,这些看法是不对的。沙眼虽然急性期愈合后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也不会影响视力,但若是反复感染,便有可能出现危害视力的后遗症和并发症,如睑内翻、倒睫、实质性结膜干燥症、角膜混浊、上睑下垂、慢性泪囊炎等。前三种后遗症,若严重发展均可造成失明,而后三者也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患者有时把普通的慢性结膜炎误认为是沙眼,这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首先,尽管一些慢性结膜炎很难治愈,但大多数并无严重并发症。而且最重要的是,慢性结膜炎不同于沙眼,它没有传染性。
如何防治沙眼?
由于沙眼是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眼病,因此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避免接触传染源,改善及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等。这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教育和帮助孩子们做到这一点。如教育孩子不要与人共用毛巾、脸盆等;同患了沙眼的小朋友或同学相处时不要过于亲密;患了沙眼不要随便用手揉眼,等等。治疗上有局部点眼药水、全身用药及对后遗症和并发症的手术治疗。
用药治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正确选药、规则用药,并持之以恒。在临床上经常有家长问:“我的孩子坚持点眼药水,为什么总不见好呢?”这时首先要看选药是否正确。滴眼液有很多种,但治疗沙眼常用的有利福平、金霉素、磺胺类等滴眼液,或者四环素、红霉素、磺胺等眼膏。严重的或急性期的沙眼,除上述的眼局部用药外,还需全身应用抗生素。
还有的家长问道,“我的孩子选药是对的,但怎么滴了三个星期还不见好呢?”这就涉及到一个疗程的问题。用上述滴眼液治疗沙眼,每天点眼药水4~6次,一个疗程最少10~12周。而需全身用药者,一般疗程为3~4周。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疗程不够而影响疗效。尤其是儿童,更难做到坚持用药,这是造成沙眼不愈、加重,甚至传播的主要原因所在。因此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坚持用药,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旦中断,就会前功尽弃。
有的家长错误的认为,治疗孩子的沙眼,多给孩子滴眼药水,一次性尽可能的多滴一些。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大可不必如此。要知道,人的眼结膜内往往一次性只能保留1-2滴液体,根本就无法保留更多的,滴的太多,反倒是一种浪费,更别说能够提高疗效,使其尽快恢复了。
-
红眼病有哪些发病因素现如今,计算机已经普及,很多人由于上网时间长,过度使用眼睛,导致红眼病发生。这种疾病严重危害病人的眼睛。严重的影响着患者
-
红眼病是由什么样的原因所引起的红眼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红眼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在生活中也是比较高的,但是生活中很多人们对于红眼病的引起原因都是缺乏
-
宝宝红眼病的发病原因都有哪些呢红眼病属于是病毒性感染疾病,这种疾病是比较常见的,这种疾病发病时,患者会出现结膜充血,有脓性分泌物产生,患者一定要及时治
-
红眼病是由什么样的原因引起的红眼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生活中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都是比较关注的,因为红眼病的生活中发病率是比较高的,给患者带来眼部伤
-
导致红眼病的原因有哪些红眼病的发病是与病菌的感染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的,并且如果不注意保护到自己的眼部健康,这样是会增加红眼病的发病率的,大家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