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究竟有哪些诊断依据呢

散光究竟有哪些诊断依据呢

散光的治疗是非常容易的,特别是要进行正确的判断,散光的出现往往都是一些其他疾病的前兆,避免更加严重的疾病会出现,所以散光症状一旦发生,就要立即投入到治疗中去,那么,散光究竟有哪些诊断依据呢?

造成散光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角膜弯曲度发生变化,如垂直子午线与水平子午线的弯曲度有较大差异,其屈光能力有差别,就易造成规则性散光,多见于先天性,尤其是上眼睑皮肤较厚(俗称“肉眼泡”)者。散光该如何诊断?

低度散光者,一般裸眼视力受影响不大,但易出现眼部不适,尤其是在固定的距离作细致的工作时更明显,如长时间写字、阅读、开电视时,就会感到眼睑沉重、双眼干涩、眼球发酸、胀痛,继而可出现视物模糊,严重者出现头痛、头胀、头晕等现象。

高度散光者,常出现裸眼视力不良,视物模糊。为得到一较大的视网膜像,看清目标,患者常常有转头动作或斜颈,甚至将看的东西拿到离眼很近的距离,貌似近视。另外眯眼注视也是散光患者的一个体征,以达到针孔或裂隙的作用。

由于散光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与多种疾病混淆,导致误诊甚至误治,所以临床上需与下列疾病鉴别:近视,远视,青光眼;副鼻窦炎;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引起头痛的神经科疾病。

手术治疗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而是否成年则是最为基本的条件之一,矫正主要是以佩戴眼镜为主。

散光眼是屈光不正中的一种,当儿童眼球的屈光面(主要是角膜面)因各种原因变成不规则的球面时,造成各个径线、各个部分的屈光力不等,那么,进入眼内的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一个完整的焦点,形成不清晰的像,这种眼就是儿童散光眼。

散光眼的儿童,视力下降,视物时间长久后常常头痛、头晕、眼酸胀,也有的患儿恶心、欲吐,他们也会和近视眼一样,常常眯起双眼,以便看物更清晰些。

儿童散光眼的治疗,主要依据视力的好坏,以视疲劳的轻重而定,如果儿童为规则散光,不引起视力障碍,没有视疲劳则可以不用治疗。

如果儿童有视疲劳,不管散光度数小大,即使散光度数很轻微,也需要散瞳验光,配戴适宜的矫正眼镜。原则上全部散光度数都要矫正,但如果儿童散光度数过高,不能适应,可以先戴低度的矫正眼镜,慢慢适应,之后再配戴高度数全部矫正的眼镜。

温馨提示,对于严重的散光患者,为了避免和其他的一些疾病相混淆,必须在专业医院的检查下,却成了散光的疾病症状,然后及时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对于比较轻度的散光患者,可以通过佩戴眼镜为主的方式进行矫正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