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官科 > 眼科 > 弱视 > 弱视预防

预防弱视疾病的措施主要是什么呢

预防弱视疾病的措施主要是什么呢

弱视疾病在儿童时期十分多见,很多的孩子会出现弱视的症状,受到弱视疾病的侵害,而且视力也会下降,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做一些弱视的预防工作才行,到底会有哪些措施有效的预防弱视疾病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吧。

弱视的预防措施: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发病率为3%左右。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成熟的婴幼儿时期。因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3岁以前)和敏感期(6~8岁)是视觉发育的最快时期,同时也是视觉在遭受异常环境刺激最易产生永久性损害的时期。眼睛的构造十分复杂、精细,而且十分容易受到损坏,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失明。因此,保护好眼睛便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宝宝开始。

第一,在婴幼儿时期就要注意用眼卫生,让小孩的毛巾、手帕、脸盆跟大人分开使用,以免染上急性结膜炎、沙眼等传染性眼病;教育小孩不用脏手揉眼睛;不要给小孩玩弄剪刀、针等锐利坚硬的东西,以免伤及眼睛。

第二,教育小孩子注意用眼卫生,小孩在玩玩具、看连环画或画画时不要距离太近,要保持正确姿势,且灯光要充足,不要太暗或太强。通常在小孩4岁时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视力,一旦发现情况,应及时治疗。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坚持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眼。

第三,注意预防传染眼病及全身性疾病。许多传染性眼病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的,不管是得了什么眼病,都要及时到医院去治疗。一些全身性疾病对眼睛也有很大影响,如结核病、肾病等。因此,要注意防治,避免延误病情。儿童远视和弱视的早期发现是进行早期治疗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约有几千万弱视儿童,因此儿童远视弱视的筛选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要细心,如发现孩子视力低下,应即时就诊。另外幼儿园的定期体检也是一个好方法。

弱视的常识:

弱视与近视根本不是一种病。近视眼是由于眼调节肌肉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等原因造成眼轴变长引起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戴镜后矫正视力多可恢复正常,而弱视是一种视功能发育迟缓、紊乱,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戴镜视力也无法矫正到正常的眼病,两种病有本质不同。

弱视是危害少年儿童视觉发育的眼病之一。由于条件限制,眼科知识在我国还不能普及,导致学龄前期的儿童不能及时做视力检查或检查不准确,家长很难发现孩子的单眼或双眼有弱视,因而错过了孩子治疗弱视的最佳年龄。双眼视发育一般在6-8岁基本趋于完善,因此在幼儿时期家长应该为孩子进行准确的视力检查。

弱视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剥夺性弱视、遮盖性弱视。患儿被确诊为弱视后,应佩戴上矫正镜,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弱视治疗。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是学龄前期。治疗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提高视力,二是恢复双眼视功能。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对儿童弱视的恢复起关键作用。由于儿童时期眼球不断发育,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要定期进行屈光检查,并给弱视患儿佩戴合适的矫正镜。检查时间一般为半年或1年。

有效预防弱视的措施就为朋友们介绍到这里了,弱视是目前十分多见的眼病,带来了较多的侵害,为此我们要正确的去了解一些弱视的知识,及早进行一些弱视的预防工作才可以,只有进行相关的预防,才可以降低弱视疾病的病发率,确保孩子的眼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