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官科 > 眼科 > 角膜炎 > 角膜炎治疗

角膜炎的诊断治疗方法到底有哪些

角膜炎的诊断治疗方法到底有哪些

角膜炎这样的疾病发生之后我们要重视起来及时诊断确诊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一些麻烦,争取使每一个角膜炎疾病患者早日得到康复,那么一起来了解角膜炎的诊断治疗方法到底有哪些?

角膜炎的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刺激症状,及睫状充血、角膜浸润混浊或溃疡等,即可诊断。应强调病因诊断及早期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如眼外伤,发病前有无感冒发热史,是否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有无相关的全身疾病等,可提示角膜炎的病因。应常规在病变早期尚未使用抗生素前,进行角膜病变区刮片镜检、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2、眼科检查可见角膜光泽消失、透明度减低、溃疡形成、睫状充血。按病因分细菌、病毒、真菌性角膜炎等,按解剖部位分为中央部、周边部角膜炎,按临床表现分为点状、线状、盘状、钱状、树枝状、地图状角膜炎。角膜上皮如有缺损,用荧光素染色较易发现。

治疗角膜炎的治疗

去除病因,积极控制感染,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是角膜炎的治疗原则。对细菌性角膜炎,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抗真菌药物仍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仍缺乏高效,低毒、广谱抗菌的理想药物。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以提高疗效,病情严重者可配合全身用药。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仍以无环鸟苷(acy—clovirACV)为首选药物,与高浓度的干扰素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但目前已发现对ACV耐药的单疱病毒。

在感染性角膜炎治疗中,应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细菌性角膜炎急性期一般不用;慢性期病灶愈合,可酌情使用。真菌性角膜炎禁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应根据病变类型,掌握用药时机、浓度、次数及时间,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及预防并发症起关键作用;但若使用不当,可致病情恶化甚至角膜穿孔。

重症感染者或因耐药菌株所致角膜溃疡,药物治疗难以控制,一旦溃疡穿孔或行将穿孔,应不失时机采取治疗性角膜移植术,术后继续药物治疗。

关于角膜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就给大家讲述这么多,能够了解角膜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才能够帮助人们在患病的情况之下及时诊断及时的做好治疗,避免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给角膜炎患者带来太多的健康危害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