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

斜视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

在小宝宝的身边斜视是多见的,特别多的宝宝出现了斜视的症状,让他们眼部方面受到了危害,因此我们应当清楚的了解斜视的知识,而且需要将引发此病出现的原因认识透彻才可以,关于斜视疾病的发病因素会有哪些呢。

斜视的病因:

1、先天异常,这种斜视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此外,也有遗传因素,斜视眼在家族中遗传不是全体成员,这种缺陷往往是间接遗传到下一代子女身上。一般出生6个月内发生斜视称先天性斜视,它不具备建立双眼视物的基本条件,对视功能的发育危害最大。

2、屈光不正,因为小儿身体的发育还不完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立体视建立最迟,6~7岁才能接近成人。所以说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另外,眼球发育特点使儿童易患斜视:由于儿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儿童角膜及晶体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即调节力强。这样的儿童想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也用力向内转产生了过量辐辏,容易引起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节性内斜。

婴儿出生6个月以内,因为视力还不成熟,所以眼睛的协调运动欠佳因而出现斜视,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以后随年龄的增长,眼肌的协调,双眼就会注视一个方向了。半岁后的婴儿看东西仍不能用双目注视一个方向,那就应考虑他是否患有斜视。小儿斜视多发生于6岁之前,以3岁左右最多见。斜视不予治疗,一般不会自然矫正过来。

斜视的常识:

斜视,是指两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仅一眼视轴注视目标,而另眼视轴偏向目标一侧的现象。斜视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眼球向内偏斜,医学上称内斜视,俗称“对眼”、“斗鸡眼”。眼球向外偏斜,称外斜视,俗称“斜白眼”。当然,斜视并不仅指两眼相对位置有明显畸形的情况,也包括斜度很小,表面不易察觉,而双眼视功能不正常的情况,并且还包括那些根本没有斜位但双眼不正常的情况。因此,斜视的概念应理解为两眼的相对位置和双眼视功能两方面的异常。

临床上有些斜视儿童,双眼视力均好,这是由于他们双眼可以交替注视,虽有眼斜,但并不影响双眼的视力发育,临床上称为交替性斜视,它不是由于眼的调节异常引起,是非调节性斜视,发病原因是大脑对眼的外展与集合运动控制不平衡或眼外肌力发育不平衡引起。所以说,视力好的儿童仍然有患斜视的可能,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虽然视力好,但自幼眼位偏斜,多丧失了双眼单视功能,这类斜视仅靠戴眼镜等非手术治疗多没有效果,应及早做手术,以期术后双眼视轴平行,增加获得双眼单视功能的可能性或获得周边融合的机会。

清楚的了解这些知识之后,已经对于斜视疾病的发病因素非常的清楚了,斜视较为多见,给患儿的眼部方面会带来相当严重的伤害,因此家长们应当多了解关于斜视疾病的知识,必须要将引发斜视出现的因素了解透彻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