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受哪些因素影响

小儿厌食症受哪些因素影响

当孩子出现厌食症的时候,家长也是感到非常着急的,厌食症的危害也非常大,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也会使孩子出现身体营养不良,因此家长应该帮孩子及时治疗,才能够避免这些危害,那么小儿厌食症的发病机制有哪些呢!

1.疾病影响 急慢性疾病可导致胃肠动力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厌食,当今已受到重视。几乎所有抗生素长期应用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衡,造成腹胀、恶心与厌食。

2.气候 气温高、湿度大,可影响胃肠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消化酶活性降低、胃酸减少等,致消化功能下降引起厌食。

3.喂养不当 正常儿童每隔3~4h胃内容物排空、血糖下降,就会产生食欲。喂养不当或饮食习惯不良,如吃饭不定时,饭前吃零食或糖果,胃内总有东西、血糖不下降,就不会有食欲。

4.情绪因素 强迫喂食,引起儿童反感,各种影响儿童情绪的因素,均可导致厌食。

5.顽固性神经厌食 患儿内分泌检查,尿内17-羟类固醇排出低于正常,血浆皮质醇的含量正常或偏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对地塞米松的反应受到抑制。这些变化亦可见于重度营养不良。有人提出此类病人可能有间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缺陷,是为病理基础。此外神经性厌食时,血浆生长激素对低血糖反应减弱,而其他营养不良则正常或加强。厌食患儿对左旋多巴的反应亦受损害。这两种反应与边缘系统下丘脑的功能有密切关系。有的作者怀疑与下丘脑调节食欲的整合中枢功能紊乱有关。

多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措施

1.合理喂养 大力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做到合理喂养。4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好采用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很少有厌食。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不要操之过急。小儿饮食以主副食为主,不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

2.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定时、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包括饮料),以免血糖升高影响食欲,饭后吃水果,睡醒午觉可以集中吃些糕点和糖果。家长要注意经常变换饮食的花样品种、荤素搭配、不要偏食。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因种种原因,即使有几次小儿进食不好,也不要着急,不要威协恐吓小儿进食,也不要乞求小儿进食。一餐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再用零食补充,下餐饿了自然会吃。

3.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为全身疾病引起的厌食,原发病治愈后,食欲自然会增加。

4.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5.纠正微量元素缺乏 若有缺锌,口服葡萄糖酸锌,每天1~1.5mg/kg,2次/d口服。

6.助消化剂 口服胃酶合剂或干酵母片对增进食欲有一定作用。

7.胃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促进胃蠕动,加快胃排空,能减轻腹胀、制止恶心、呕吐,对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厌食有较好的作用。剂量:每次0.3mg/kg,3次/d口服。疗程4周。

温馨提示,小儿厌食症产生的原因比较多,如果孩子经常情绪不好,对一些食物产生厌烦,家长又经常给孩子吃这些食物时,就非常让孩子容易出现厌食症,因此家长应该及时的了解这些常识,给孩子做一些营养科学的食物,才能够预防小儿厌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