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预防
对于小儿麻痹症疾病相信人们应该并不陌生,疾病发生之后严重危害孩子健康,也很容易留下后遗症,给孩子带去更多危害,所以说再出现小儿麻痹症疾病的时候要积极正确做好治疗,另外也要重视做好对于小儿麻痹症疾病的预防。
(一)自动免疫,最早采用的为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Salk疫苗),肌注后保护易感者的效果肯定,且因不含活疫苗,故对免疫缺陷者也十分安全。某些国家单用灭活疫苗也达到控制和几乎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显著效果。但灭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力维持时间短,需反复注射,且不引起局部免疫力,制备价格又昂贵是其不足之处。但近年改进制剂,在第2个月、第4个月,第12~18个月接种3次,可使99%接种者产生3个型抗体,至少维持5年。
减毒活疫苗(Sabin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OPV)目前应用较多,这种活疫苗病毒经组织培养多次传代,对人类神经系统已无或极少毒性,口服后可在易感者肠道组织中繁殖,使体内同型中和抗体迅速增长,同时因可产生分泌型IgA,肠道及咽部免疫力也增强,可消灭入侵的野毒株,切断其在人群中的传播,且活疫苗病毒可排出体外,感染接触者使其间接获得免疫,故其免疫效果更好。
现已制成三个型的糖丸疫苗,可在2~10℃保存5个月,20℃保存10天,30℃则仅保存2天,故仍应注意冷藏(4~8℃)。2个月~7岁的易感儿为主要服疫苗对象。但其他年龄儿童和成人易感者也应服苗。大规模服疫苗宜在冬春季进行,分2或3次空腹口服,勿用热开水送服,以免将疫苗中病毒灭活,失去作用。糖丸疫苗分1型(红色)、2型(黄色)、3型(绿色)、2、3型混合糖丸疫苗(兰色)、及1、2、3型混合糖丸疫苗(白色)。
自2个月开始服,分三次口服,可顺序每次各服1、2、3型1粒,或每次服1、2、3型混合疫苗1粒,后者证明免疫效果好,服用次数少,不易漏服,故我国已逐渐改用三型混合疫苗。每次口服须间隔至少4~6周,最好间隔2个月,以防可能相互干扰。为加强免疫力可每年重复一次,连续2~3年,7岁入学前再服一次。口服疫苗后约2周体内即可产生型特异抗体,1~2月内达高峰,后渐减弱,3年后半数小儿抗体已显著下降。
口服疫苗后很少引起不良反应,偶有轻度发热、腹泻。患活动性结核病,严重佝偻病,慢性心、肝、肾病者,以及急性发热者,暂不宜服疫苗。有报告认为经*肠道反复传代后疫苗病毒株对猴的神经毒力可增加,近年来普遍采用OPV国家发现瘫痪病例证实由疫苗株病毒引起,大多发生在免疫低下者。故目前都认为减毒活疫苗禁用于免疫低下者,无论是先天免疫缺陷者,或因服药、感染、肿瘤引起的继发免疫低下均不可用。也应避免与服OPV者接触。也有人主张这种病人宜先用灭活疫苗,再以减毒活疫苗加强,但多数主张只采用灭活疫苗。
(二)被动免疫,未服过疫苗的年幼儿、孕妇、医务人员、免疫低下者、扁桃体摘除等局部手术后,若与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肌注丙种球蛋白,小儿剂量为0.2~0.5ml/kg,或胎盘球蛋白6~9ml,每天1次,连续2天。免疫力可维持3~6周。
(三)隔离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食具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接触者双手浸泡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用0.1%过氧乙酸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
(四)做好日常卫生,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小儿麻痹症是非常严重的疾病,这样的疾病发生之后很容易留下后遗症比较难以治愈,所以说对于小儿麻痹症,人们更加应该重视积极的预防,上面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小儿麻痹症疾病的有效预防措施,希望家长们能够认真去了解一下,以便于帮助孩子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
-
怎么样预防小儿麻痹症相信我们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小儿麻痹症的疾病,也都知道此病的严重性,孩子发生了此病,对身体的伤害是很严重的,现在很多的孩子在
-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有哪些预防措施呢小儿麻痹症的危害性是特别严重的,较多的孩子出现了相关的症状,会给患儿的腿部方面带来了较严重的伤害,希望大家可以提防小儿麻
-
小儿麻痹症预防的措施小儿麻痹症是小儿常见疾病,又被称为脊髓灰质炎,它是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但随着近几年我国医学的不断发现,患
-
小儿麻痹症该如何预防方法小儿麻痹症疾病发生以后,肯定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后果,生活中人们要注意了解小儿麻痹症的出现,也要注意小儿麻痹症的预防
-
小儿麻痹症应该怎么预防孩子出现了麻痹症的症状,家长一定要重视治疗,对于他们的将来也会带来影响,各位家长朋友应当多认识一些麻痹症的知识,必须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