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出现后的护理办法

再生障碍性贫血出现后的护理办法

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是目前来看相当严重的一种疾病了,特别多的孩子会出现此病的症状,发病后将会给孩子带来特别严重的侵害,宝妈们必须要提防自己孩子的血液,要清楚的认识此病的护理措施,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此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呢。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1、生活照顾,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硬食物。尤其要禁食海鲜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自我护理要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日常生活要规律,情绪稳定,适当活动,避免劳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辐射及服用对骨髓有影响的药物。贫血、出血较重时,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必要时住院治疗。

2、预防感染,日常生活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自我护理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做好各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更衣、剪指甲。居室定时通风,少出入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睡前漱口。注意肛周清洁,便后坐浴(可用不1:1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女病人注意会阴清洁。若出现咽痛、咳嗽、流涕、尿痛、牙龈肿痛、、红肿等,应及时到医院治疗,以便早期外理。

3、用药注意,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自我护理要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能自行调整或减量。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中医辨证:再障属中医"虚劳"、"亡血"、"血虚"、"血枯"、"髓枯"等范畴,与肝脾肾的功能有密切关系。肝肾同源,肾又主骨生髓,通于脑,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故任何一个脏器出现问题,均能连及其他各脏,对骨髓造血系统也有影响。

4、预防出血,根据病情适当活动,活动时防止滑倒或外伤,以免伤后出血。禁止用硬毛牙刷刷牙,牙签剔牙,进食宜慢,避免口腔粘膜及牙龈受损。预防鼻腔粘膜干燥,必要时涂油保护,禁止挖鼻孔,以免损伤鼻腔粘膜,引起出血。注意小便颜色,女病员注意月经量及时间。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积极支持治疗,主要包括改善贫血,预防重要脏器出血、防治感染及心理治疗。一般认为hb<50g/l,有心功能代偿不全者,对贫血耐受能力很差或有大出血倾向者有输血适应证,但应注意有些老年病人,特别是高龄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衰退,即使血红蛋白达60g/l,也应考虑适当输血,以防各种严重合并症发生。有骨髓移植适应证患者,骨髓移植术前应尽量避免输血,因为输血可引起同种免疫抗体如hla抗体、血小板抗体等,影响以后骨髓的植入。有的再障患者需长期反复输血,应注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各种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等。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输“去血浆和白细胞”的红细胞。

此外长期大量输血可以引起血色病,也应注意观察。止血一般常用维生素c、止血敏、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如检查发现有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表现,应加用抗纤溶药物如6-氨基己酸等。女性月经量过多或流血不止,可在月经来潮前7~10天开始用丙酸睾丸酮100mg,肌注每日1次,直至月经来潮停用,可减少出血。血小板<1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有输血小板的适应证。皮肤大片淤斑、口腔黏膜血泡或出血、眼底出血等,应积极输血小板,改善出血情况。因临床经验提示,有上述情况者,常常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而在此种情况下,一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抢救很困难。输血小板在一开始就应注意尽量少用供者,最好用同一供者,用不含白细胞的单采血小板以尽量减少血小板抗体的产生。

当大家了解到了上面的知识之后,认识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的护理办法有哪些了,该病一旦出现将会给宝宝的血液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伤害,所以说宝妈们要重视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的出现,要将上面的护理措施认识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