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 > 疾病资讯

睡间遗尿不等于遗尿症

睡间遗尿不等于遗尿症

2岁以上的小儿若在入睡后出现一次或多次无意识的尿床,且每周尿床2次或2次以上,而在清醒状态下无此现象,就可被诊断患有遗尿症。遗尿症以夜间尿床为主要表现,很多家长就会有这样一种误解:孩子一旦出现夜间尿床就是得了遗尿症。其实,孩子尿床和遗尿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尿床只是遗尿症的一种表现而已。那么,孩子夜间遗尿就是遗尿症吗?

并非所有的遗尿都是遗尿症。在婴幼儿早期,排尿只是一种生理反射,没有意识活动的参与。控制排尿在一定的环境地点排泄为意识性排尿, 意识排尿活动要大脑发育成熟到一定程度,同时经过学习训练才能养成。因此,太年幼的儿童由于脑部功能还不完善,对排尿控制还不够自如,很容易在夜间尿床,但这并不是遗尿症,这一 现象在小儿2至5岁期间会逐渐消失。

正常儿童学会控制小便的能力的年龄差异很大。一般1~2岁的儿童尚不能自己控制小便,大约一半以上的2~3岁的儿童可以控制小便。但对夜尿控制还较差,多数到4~5岁时才可以控制夜尿,5岁以后就应该完全能控制夜尿。因此。临床对儿童遗尿症的年龄界定一般是5岁,若孩子五岁以后还经常尿床,那就是患了遗尿症了。

遗尿症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原发性遗尿;另一类是继发性遗尿。继发性遗尿症常由于某些疾病引起,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道炎、膀胱炎或身体其他器官疾病;手术后,尤其是发热性疾病,影响到神经系统或患儿全身虚弱致功能失调,也可以出现暂时性遗尿。一旦原发病好转,全身情况改善,遗尿也会消失。

对原发性遗尿则首先要询问可能存在的心理因素,如有无因为学业不良或纪律问题受到严厉的斥责和讥讽;有无家长失和给儿童带来情绪不安和忧虑;有无学校或父母对儿童提出他们 经过努力而不能达到的要求,并对他们施加压力使他们无法负荷而致生理功能失调产生遗尿。有时大人看起来是正当的要求,而对儿童则是苛刻的,就成为一种心理因素,这一方面常常容易 被忽视。

孩子夜间遗尿就是遗尿症吗?孩子尿床并不是大多数家长所想象的那样无足轻重,其实遗尿症如果不经过有效的治疗的话,将会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器发育不良、性格 上胆小怕事等多种问题,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将大大不利。因此,对于儿童遗尿症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止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