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小儿遗尿出现的因素
生活中遗尿的多见,影响到了较多儿童的健康,也同时给家长朋友们带来了较多的困扰,这种疾病是多见的,而当前来看可以引发小儿遗尿症出现的原因较多,大家必须要清楚了解才行,来看看引发此病出现的病因会有哪些呢。
引发小儿遗尿的原因:
1. 遗传因素,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双方幼年时均有遗尿,子女发病率约为77%;如果父母双方有一人幼年时遗尿,子女发病率约为44%;如果父母双方幼年时均无遗尿者,子女发病率约只有15%。
2. 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研究遗尿儿童,发现膀胱容量比预计的要少30%,同时膀胱的容量均不同程度地小于正常,平均小于正常的50%。
3. 心理因素,亲人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或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宝宝遗尿。另外,有些宝宝在幼年时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一旦尿床便遭责骂,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中,使遗尿症经久不愈。提醒一点,心理因素不但可使已有控制能力的儿童重新出现遗尿,还可使少数患儿逐渐形成习惯,甚至持续至成年。
4. 睡眠过深,遗尿的宝宝夜间睡眠都较深,不易被唤醒。即使被唤醒之后,也迷迷糊糊的,因此夜间唤醒宝宝排尿,相对比困难。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于膀胱的尿意觉醒,使之发生反射性排尿,形成遗尿。
5. 排尿训练不当,夜里训练过多,如夜里要叫醒宝宝3-4次,甚至4—5次,结果使膀胱未得到扩张,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夜里训练过少,如给宝宝使用“尿不湿”,不管不闻;训练过早,如在宝宝几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训练,由于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反因排尿紊乱而尿床;强迫训练,如夜里把宝宝叫醒排尿,不管宝宝如何挣扎、哭闹,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这样,使宝宝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小儿遗尿的护理:
小孩不尿床的年龄不同而且差异极大。少数小孩在3岁之前就能够控制膀胱。儿童大多在3~7岁之间具备日、夜间控制排尿能力。除非7岁之后仍然尿床或已经不再尿床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出现尿床现象,否则不用太过焦虑。大多数病例中,尿床可能是神经系统中控制膀胱的部分成熟太晚所致。此外,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或焦虑情绪也可能会引发尿床。有时先天性尿道缺陷或尿崩症也可能会引起尿床,这两种情况很罕见。
如果养成儿童白天定时小便或在睡前小便的习惯,尿床的情况就会减少。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尿床而处罚他,这会使孩子更焦虑,促使病情加重。当孩子没有尿床时,父母应该表扬他。或者父母按月做一个表格,只要孩子某个晚上不尿床,家长就在相应日期上贴一个星星以示奖励。在使用过星星图后,有些儿童甚至不用治疗就能在数周之后改正尿床的习惯。但也有部分儿童因为在星星图上表现不佳而受到打击,这时父母这时应该停止使用。
另外,可以试用尿床警示钟,它有一个当尿液流过就会发出响声的侦测器。孩子尿床时,这个警示钟会吵醒他,让他下床上厕所。几个月后,大多数儿童都会在警示钟发出声音之前醒来,或是彻夜安枕而不尿床。当不尿床的时间持续6星期以上,父母便可移除警示钟。如果再发生尿床的情况,可以再次使用警示钟。大多数的儿童都可以在不治疗的情况下停止尿床。接受治疗的儿童,其尿床情况通常会在几周内改善。但尿床的儿童年龄越大,矫正所需的时间越长。
大家认识到了上述中的知识之后,已经清楚的了解到了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具体是什么了,孩子出现了遗尿的症状之后,会严重的侵害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他们的发育,所以家长朋友们必须要将小儿遗尿症关注起来才行。
-
小儿遗尿有哪些饮食护理家长朋友平时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是非常关注的,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然而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孩子都会患有
-
小儿遗尿出现该如何应对提起小儿遗尿这种现象,大家可能都是有一些了解的,因为这种现象是小儿的常见现象,但是生活中却有很多年龄比较大的孩子还会出现
-
小儿遗尿的引起原因是哪些小儿遗尿的引起原因是哪些?相信这个问题是生活中很多人们都想要了解的,因为小儿遗尿是现在生活中很多孩子都会有的现象,但是这
-
小儿遗尿会影响孩子哪方面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会患有小儿遗尿这种症状,这种疾病发生以后,不仅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家长朋友们也是非常苦恼的,因
-
儿童遗尿有什么引起原因对于小儿遗尿这种疾病,大家应该都是不陌生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孩子都会有尿床的现象,但是超过5岁如果还有尿床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