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小儿遗尿的病因

引发小儿遗尿的病因

在孩子的发育时期小儿遗尿是特别多见的一种疾病了,当前来看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遗尿的症状,遭受到了此病的侵害,而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因素引发小儿遗尿的出现,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小儿遗尿的病因有哪些呢。

小儿遗尿的病因:

首先是遗传因素,若父母一方患此症,出生的婴儿有50%的机会患病,如果父母双方都患过此症,孩子的患病机率可增加到75%。其次是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完善。婴幼儿身体生长迅速,而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方面孩子睡眠深沉,当膀胱中有尿时,尿意在睡眠中不能及时传达给大脑;另一方面大脑也不能及时发出“醒来”的命令,这些孩子夜间遗尿前常常做梦找厕所,最终就“床”解决。第三,人脑中分泌一种能使尿变浓的激素,叫利尿激素,一部分孩子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尿浓缩功能受影响,儿童夜间尿多,再加上不能及时醒来去厕所而尿床。

专家认为,面对夜遗尿这一顽疾,目前还没有立竿见影的药物可以做到药到病除,夜遗尿症是一个相当系统的工程,要求医生、患者与亲属全面配合,结合药物治疗、生活管理、心理治疗及功能训练等多种方法,才能真正起到效果。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推荐的对症药物是醋酸去氨加压素类药物,同时还要配合夜间叫醒、控制睡前饮水等行为矫治和诱导、沟通等心理治疗,家长特别注意的是避免说教、训斥以及在人前提起孩子尿床的话题,以免刺激孩子的感情。

儿童夜遗尿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长期以来多数家长和一些医生并不认为尿床是一种疾病,也无需特殊治疗。而专门从事儿童夜遗尿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王倩大夫却认为,儿童尿床不应忽视。随着神经系统发育的不断完善,正常婴儿及幼童的膀胱对排尿的控制会自然形成,不需要特别的指导和训练。但如果5岁或5岁以上的儿童多次发生入睡后无意识排尿,每周达2次以上并且持续至少6个月,而清醒状态下则无此现象,则应被视为异常,临床上称之为原发性夜遗尿症。

小儿遗尿的表现及诊断方法: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诊断原发性遗尿的原则主要为排除继发性遗尿的各种病因。①病史:注意有无遗传因素,遗尿是否由婴儿开始,后来才出现者及日间有排尿症状者可能继发性遗尿。同时有便秘或神经系疾患者可能继发于神经原性膀胱。②体检:作全身详细体检,特别注意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正常,有无脊柱裂,会阴部感觉有无减退及下肢活动是否正常。③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培养。④x线检查:平片观察有无脊柱裂,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有无机械性梗阻。⑤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检查观察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压测定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对每位患儿应作尿常规检查,排除泌尿系统感染和糖尿病等,并作泌尿系统b超,脊柱的x射线片,了解有无各种畸形。进一步可相应的检查血的抗利尿激素的水平,了解有无分泌不足;通过尿流动力检查可了解膀胱的功能问题。部分患儿还需进行脑电图检查。

我们看到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已经认识到了小儿遗尿症的病因是什么了,遗尿的出现伤害到了较多孩子的健康,并且带给他们较多的心理伤害,希望家长朋友们可以将小儿遗尿重视起来,而且帮助孩子进行此病的预防工作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