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症疾病的病因

小儿遗尿症疾病的病因

小儿遗尿症的危害性十分严重,有很多五岁以上的孩子会出现此病的症状,从而危害了他们的健康,目前能引起此病出现的因素较多,这是各位家长朋友需要清楚了解的知识了,往下看为大家介绍一下小儿遗尿症的病因有哪些呢。

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1、遗传因素,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2、疾病因素,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3、睡眠很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由于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4、环境因素,环境的改变、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不能产生足够的抗利尿激素ADH,抗利尿激素是一种由*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其他,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小儿遗尿症的治疗:

1、生活管理,需要医生、患儿、家长的密切配合,建立合理的休息制度和饮食饮水习惯;晚餐后不易饮水或喝汤,减少夜间水分的摄入。药物治疗,对于单独进行生活管理仍然遗尿的患儿,常采用去氨加压素(减少夜间尿量的分泌)、抗胆碱类(如托特罗定,增加膀胱容量)、中枢兴奋药(如氯酯醒,可增加对尿意的觉醒)等。

2、心理治疗,多数患儿合并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采用个体化的心理辅导极其重要;应取得患者对治疗遗尿的合作,降低恐惧和内疚羞耻感,增强治愈本病的信心和愿望;严禁打骂患儿,避免责备埋怨,积极鼓励和谈心沟通是较有效的方法。唤醒训练,这种治疗方法多用于难治的儿童病例,通过遗尿报警器或闹钟唤醒训练,经多次反复训练,终能使其自觉醒来排尿。

通过认识这些内容后,我们了解到了能引发小儿遗尿症出现的因素有哪些了,孩子遇到遗尿症之后,会让他们在夜间出现尿床的症状,同时影响了患儿的成长,因此我们要多多的了解一些小儿遗尿症疾病的知识,还应当让孩子远离此病的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