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措施

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措施

新生儿败血症具有很强的危害力,导致很多的新生儿受到了侵害,我们需要进行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工作,这样的话就以大大的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在这里就为朋友们介绍一下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措施到底是什么呢。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致病性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新生儿全身性感染。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 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败血症不只是新生儿才会患上,营养不良、体弱的成人也会患上此病。当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上的创口,或通过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化脓性病灶侵入*时,就会发生感染。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抵抗力弱,一旦被感染更容易发生败血症。

准妈妈要避免去人密集的公开场合,以免细菌感染。积极治疗妇科疾病,防止胎儿在宫内感染。在孕晚期应尽可能停止性生活,以免发生胎膜早破;在临产前一个月要绝对禁止性生活。

看护好宝宝的小肚脐,保持肚脐处的干燥清洁,不要让洗澡水或尿液弄湿肚脐。 禁止用针去挑或用手去摩擦宝宝牙床上的“马牙”,使口腔黏膜损伤而继发感染。当宝宝出现黄疸时,要密切留意出现的时间和症状,如有异常立即就医。宝宝的用具、被褥、小床等要经常消毒。 注意保持家里环境卫生,特别是空调和冰箱,需定期清洗杀菌。

新生儿败血症的检查方法: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白细胞计数<5×109/L未成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0.2提示有细菌感染。

(2)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100×109/L提示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

(3)急相蛋白,①C-反应蛋白>15μg/ml提示有细菌感染②ESR>15mm/h 。

(4)血培养检查,血培养阳性可确立病因诊断疑有感染的患儿均需在入院后用抗菌素前取周围血做培养,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如患儿用过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可用高渗培养基作L型细菌培养,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作厌氧菌培养

(5)其他部位培养,脐部尿液、大便或其他局部感染灶的培养。

(6)放射学的检查,胸部X线检查在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均应进行。

(7)病原菌抗原检测,如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

细菌侵入的感染灶并不明显常不易找到,有时因检查不全面而被漏查,特别被衣服遮盖的部位如背部骶尾部、四肢和腋下。足月儿和晚期新生儿(生后2~4周)临床症状有发热拒食、神萎或烦躁不安,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症状不典型表现为拒奶、溢奶、不哭不动、面色苍白、体重不增体温不稳、有时体温不升。

朋友们了解到了以上的内容之后,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方法有所认识了,希望大家可以正确的去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特别是家中有孕妇朋友的,应当提醒孕妇注意自己的生活质量,饮食方面也是需要进行调理的,还要多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