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小儿脑瘫

哪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小儿脑瘫

小白脑瘫疾病是一种多见的疾病了,困扰到了较多的妈妈,让他们的宝宝受到了相当严重的伤害,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去进行小儿脑瘫的预防才可以,这样才能减少脑瘫的出现,往下看为朋友们介绍一下小儿脑瘫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呢。

小儿脑瘫的预防措施:

(一) 出生前预防,积极学习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增加孕妇健康,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胎儿预测,防止发生先天性疾病。发现胎儿异常必须人工流产,不得让异常胎儿出生。为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孕妇要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应注意:1.避免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等,尤其是在妊辰10-18周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迅速时期更应注意防止感染;2.不要滥用药物,特别是镇静药、麻醉药、感冒药等;3.禁止吸烟、饮酒(包括男方);4.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性线照射,不必做过多的B超检查,最好不看电视,远离微波炉和电池炉等有辐射的地方。

除此之外,有下列情况的应尽早做产前检查:1.35岁以上的孕妇或男方已超过55岁者;2.曾生过一个智力低下或畸形的孩子;3.曾有过原因不明的流产、早产、死产以及新生儿死亡史;4.近亲结婚;5.男女双方亲属中有某种遗传病,或夫妇一方就是遗传病患者。

(二) 出生过程中预防,造成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娩过程中引起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因此要预防早产、难产,积极配合医生做好难产胎儿的各项处置,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避免分娩过程中对新生儿造成伤害,这是预防脑性瘫痪的重要一环。

小儿脑瘫的症状表现:

1.拥抱反射,正常小儿生后即出现,6个月时消失,如生后3个月内不出现或生后6个月后仍不消失均属异常,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此反射活跃,但若肌张力极度增高时,此反射也可能引不出。

2.交叉伸展反射 小儿仰卧位,按住一侧膝部使下肢伸直,并刺激此侧足底,出现另侧下肢先屈曲后伸展的动作。此反射生后即出现,正常情况下1个月后消失。若2个月后仍存在,支持小儿脑瘫诊断。

3.不对称颈紧张反射 正常情况下生后1个月以内明显,4~5个月时消失。小儿脑瘫小儿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此反射的存在阻碍了患儿翻身动作的发育。例如当患儿向右翻身时,头转向右侧,但随之右臂外展伸直,以致不能向右翻身。

4.握持反射 正常情况下2~3个月逐渐消失,痉挛型小儿脑瘫时持续时间延长,手经常呈握拳状。正常小儿1个月扶成直立位时,小儿能竖头,4个月直立位时将小儿躯干向左右倾斜时头能保持正中位。脑性瘫痪小儿不出现此反射。正常4~5个月小儿扶成坐位时,如突然向一侧倾斜其躯体时,能伸出上肢,做支持躯体的姿势,而小儿脑瘫小儿不出现此动作。8~9个月的正常小儿能引出”降落伞反射“,脑性瘫痪小儿不能引出。

在认识到了以上的内容之后,大家特别清楚的认识到了预防小儿脑瘫的措施有哪些了,脑瘫对于孩子的健康侵害十分严重,所以说我们应当重视该病的出现,在孩子的身边必须要做好此病的预防工作,尤其是在孕期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