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应该怎么用药

化脓性脑膜炎应该怎么用药

对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疾病,相信我们都不是很熟悉吧,只知道是脑膜炎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尽管抗生素的研制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至今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仍然较高。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大肠埃希杆菌,B组链球菌是新生儿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往往继发于腰椎穿刺,脑室引流及神经外科手术后。

最常见的3种脑膜炎致病菌来源于鼻咽部,其能否在宿主组织中生存取决于是否有抗吞噬夹膜或表面抗原,但对携带者多次检查表明,脑膜感染不可能全部由鼻咽部菌群引起。

最常见的途径是菌血症引起脑膜炎,一旦发生了菌血症,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双球菌最易引起脑膜炎,然而这些微生物是通过脉络丛还是通过脑膜血管侵入脑脊液尚不十分清楚,推测细菌进入蛛网膜下隙与外伤,循环内毒素或脑膜本身存在病毒感染破坏了血-脑脊液屏障有关。

除血液感染外,细菌可通过下列途径直接感染脑膜,如先天性神经外胚层缺陷,颅骨切开部位,中耳和鼻旁窦疾病,颅骨骨折,外伤引起的硬脑膜撕裂等,脑脓肿偶尔破溃进入蛛网膜下隙或脑室,从而侵犯脑膜,从脑脊液中分离出厌氧链球菌,类杆菌,葡萄球菌及混合菌群,常可提示脑膜炎与脑脓肿破溃有关。

较少数病例是医源性感染,由神经外科手术所致,极少数病例由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性诊疗操作引起。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细菌进入蛛网膜下隙后,菌壁的抗原物质及某些介导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并促使中性白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触发炎性过程,炎性过程产生大量脓性渗出物充满蛛网膜下隙,脑脚间池和视交叉池等,脑室内渗出物可使中脑水管,第四脑室外侧孔堵塞或蛛网膜出现炎性粘连,影响脑脊液循环吸收而导致脑积水,脑底部的炎症可累及多组脑神经,中枢神经系统中体液因子及吞噬细胞的不足,病原体迅速分裂繁殖,并释放出细胞壁或膜的成分,导致脑膜炎的迅速演变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因而增加产生血管性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进入网膜下腔,释放出的毒性物质可引起脑细胞毒性水肿,脑水肿和脓性渗出物使皮质静脉及某些脑膜动脉损害,皮质静脉血栓能引起出血性皮质梗死,如合并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梗死区广泛且严重,如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足,可继发脑脓肿,桥静脉的梗死可引起硬膜下积液,细菌直接侵犯该腔可引起积脓,脑水肿影响脑血液循环,皮质静脉血流障碍及动,静脉炎引起的局灶性脑缺血又加重脑水肿,严重时可形成脑疝而危及生命。

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是内科急症。治疗首先应在维持血压、纠正休克基础上,根据年龄、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有效抗生素,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过去几十年青霉素对常见的3种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普遍具有敏感性,但近年来这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降低,特别是流感杆菌,能产生对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的β-内酰胺酶。许多文献报道分离出的肺炎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菌株对青霉素也存在相对或高度耐药。幸运的是三代头孢对这些致病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均有明显效果。然而某些高度耐药菌株头孢菌素治疗亦无效,需应用万古霉素。

在阅读了以上的文章后,对于化脓性脑膜炎的疾病,我们大家就明白了一些了,也知道此病的主要药物就是抗生素,不过对于此病的治疗,我们还是要重视,对于该病的治疗我们应该用什么那?因此,抗生素滥用的问题真的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