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 > 早产儿 > 早产儿治疗

早产儿疾病的中医治疗办法

早产儿疾病的中医治疗办法

早产儿疾病的病因是极为复杂的,较多的孕妇朋友会出现早产的状况,从而让他们的宝宝体弱多病,给他们的身体方面带来了较为严重的侵害,此病的出现要积极的进行相关的治疗才可以,接下来带大家了解一下此病的中医治疗办法有哪些呢。

早产儿的中医治疗:

肾虚型:症见妊娠中晚期,产妇腰腹酸坠、小腹阵痛,有阵阵紧逼之势,或有羊水溢出或阴道有少量暗红色下血,尿频、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等症状。治宜益肾安胎,用补肾安胎饮加减:菟丝子、党参、阿胶、断续各15克,白芍20克,白术、杜仲、桑寄生各12克,甘草6克。小便失禁加益智仁、覆盆子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

气血虚弱型:症见妊娠中晚期,产妇小腹坠胀、肢软,或有少量淡红色阴道出血,心悸气短、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等症状。治宜补气养血安胎,用补中安胎饮加减:党参、黄芪、熟地各15克,白芍20克,黄芩、菟丝子各12克,苏梗、甘草各6克。如出血者可加阿胶15克;纳少、便溏加山药20克;腰酸、肢软加桑寄生、断续各12克。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

血热型:症见妊娠中晚期,产妇有胎动坠下的症状,并见阴道下血鲜红、口干欲饮、尿少便结,或有五心烦热、舌红苔薄黄、脉象滑数等症状。治宜养血清热安胎,方用保阴煎加减:山药20克,苎麻根30克,旱莲草、白芍、侧柏炭、生地各15克,断续、黄芩、黄柏、菟丝子、阿胶各10克。心烦者可加麦冬、茯苓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

外伤型:症见明显外部因素致使妊娠晚期腹痛下血、胎动欲坠、腰酸坠,舌苔正常或脉弦滑、舌暗等症状。治宜补养气血、固肾安胎,用寿胎丸加味:菟丝子、桑寄生、阿胶、黄芪各15克,白术、党参各10克,苎麻根、续断各12克。出血较甚者加艾叶炭6克;若因伤兼有淤滞者,加砂仁5克、香附6克;若胎损难留或已有胎块排出,或下血较多,宜以生化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

早产儿的预防:

治疗孕妇的急性或慢性疾病,急性病如:高热、病毒性肝炎、急性泌尿道感染等,慢性如心脏病,各种原因高血压、严重贫血、重度营养不良等。预防呼吸道疾病和肠道传染病,如急性肠炎、食物中毒等。按时进行产前检查,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创伤。凡有双胎、羊水过多或子宫畸形等,更要注意适当休息,预防早产。孕期增加营养,改善一般情况。7.孕晚期禁止性交,防止感染。

早产的表现主要是有规律的阵阵子宫收缩、少量阴道流血和下腹坠胀等。如有阴道流水,表明胎膜已破。有早产征兆者,经卧床休息、子宫收缩抑制药物的应用,一部分孕妇能避免早产。但胎膜早破而无感染征象者,用上述治疗方法即便只能延缓分娩1-2天,对提高早产儿成熟度也大有好处;而对胎膜炎病人则应尽快使胎儿娩出以减少胎儿因宫内感染而死亡的危险。需要注意的是在妊娠的最后一个月内,子宫常会有生理性的自发收缩,孕妇会感觉到肚子阵阵发硬,但无痛觉。这不是早产的征象,不必惊慌。

以上的内容给朋友们介绍的就是早产儿的中医治疗方法了,早产儿疾病的发病因素是较为复杂的,而且会给早产儿的健康带来了特别严重的伤害,会有较多的宝宝出现死亡的情况,因此我们要多了解上面的这些治疗措施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