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方法治疗小儿遗尿症

哪些方法治疗小儿遗尿症

目前小儿遗尿症带来了困扰,较多的孩子会在夜间出现尿床的症状,同时带给他们相当严重的伤害,大家应当深入了解小儿遗尿症的知识,尤其是要多了解此病的治疗措施才可以,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治疗办法有哪些呢。

小儿遗尿症的治疗:

一、要求孩子定时睡觉(一般晚上9点)。少喝水。孩子睡前(一般从晚饭后开始)不要喝水、喝饮料和吃水果。目的在于减少入睡以后膀胱内贮存的尿量。别兴奋。孩子睡觉前,家长不要逗引孩子,不要让孩子看惊险的电影或电视,也不要给孩子讲会使他“激动”的故事。因为睡前过于兴奋,孩子就会睡得很深,容易尿床。

二、要求定时叫醒孩子(一般晚上11点)。开闹钟。临睡前妈妈把闹钟开到11点,放在孩子的耳朵边上。一般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闹钟是叫不醒孩子的,仍要妈妈去叫醒孩子。大约经过三个月左右,闹钟就有可能把孩子叫醒。为什么闹钟要开到11点呢?因为绝大多数尿床的孩子首次尿床时间是在入睡后的最初3小时以内。所以家长要提前1小时(11点)唤醒孩子。要醒透。在闹钟响了以后,家长不仅要叫醒孩子,而且一定要使孩子醒透,因为孩子晚上醒得不“透”,往往小便就会尿不干净,后半夜就容易尿床。

三、让孩子上厕所小便。在孩子入睡前,一定要求孩子上厕所小便。家长不要在床边放痰盂,让孩子把小便尿在痰盂里。因为上厕所小便可以使孩子建立“到厕所去小便”的条件反射。小便完以后,要求孩子用力屏一下,目的在于比较彻底地排空小便。不管天气有多冷,都要要求孩子去厕所小便。因为上厕所去,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从床边走到厕所,有助于他醒得“更透”一些,另一方面有助于使孩子建立相应的条件反射。父母陪伴。一定要求母亲或父亲陪伴孩子一起去厕所,目的在于了解孩子小便的情况:是否尿了?尿得是否干净?还能督促孩子把小便排干净。

小儿遗尿是指儿童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疾病,多数由于儿童白天游戏过度、精神疲劳、睡前多饮水或睡前、睡中受到较大不良刺激引起,偶然发生,不为病态。若儿童年龄大于3岁,特别是5岁以上儿童,多次发生不能自主控制的排尿,则是病态。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婴幼儿大脑发育不完全,神经活动不稳定、皮质下中枢兴奋性较高、加之神经纤维髓鞘形成不全所致,因此兴奋、抑制易于扩散并产生泛化现象。

尿床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易使孩子形成内向、敏感、胆怯、自卑心理,造成性格缺陷,并会影响孩子成长,出现偏矮、偏瘦或虚胖身材。尿床时间长还可能导致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滑,进而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事业发展及家庭和谐。对于小儿遗尿,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而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的病机,是尿液生成与排泄,与气化、水道和膀胱有关,病机根本在于肺脾肾三脏气虚。三脏之气的盛衰与否,直接影响尿的排泄是否正常,三脏气虚的结果是膀胱虚冷。故肺脾肾三脏气虚是“本”,膀胱不约是“标”。治疗大法宜补益肺脾肾,固涩塞源,双管齐下。遗尿的病因根本在于虚,故补虚为第一要务。

当我们了解上面的内容之后,大家应当清楚的认识到了小儿遗尿症的治疗措施是什么了,遗尿症带来了困扰,让孩子出现了相当严重的尿床症状,所以说家长朋友们需要多了解一些小儿遗尿症的知识,疾病的出现要积极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