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治疗方法有哪些

新生儿败血症治疗方法有哪些

新生儿败血症这个疾病在现实生活当中发病率确实在逐渐的提高,一旦患上了新生儿败血症疾病不应该忽视治疗,只有重视起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疾病有效康复的关键,所以我们更加有必要关注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疾病的方法到底有什么?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一)病因治疗及病灶清除: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如g+菌选用青霉素类,产酶菌株选用新青霉素类或第一代头孢菌素、林可霉素等;g―菌选用氨苄青霉素、核糖霉素或第2、3代头孢菌素。在病菌不明确时可选用抗菌谱较宽的药物。重症感染可联合用药,但应注意由此引起的菌群紊乱及二重感染。为尽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应采用静脉途径给药。疗程视血培养结果、疗效、有无并症而异,一般7-14天,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局部有脐炎、皮肤化脓灶、口腔粘膜溃烂等应作相应处理,切断感染源。

(二)免疫治疗:可直接补充新生儿血中的各种免疫因子及抗体,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疾病恢复。方法包括多次小量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换血疗法,粒细胞输注,以及免疫球蛋白、免疫核糖核酸治疗等。补充营养维持体液平衡,应保证热卡供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对症治疗,采用物理方法使患儿保持正常体温。发绀时可吸氧。有循环障碍者应补充血容量并用血管活性药物。烦躁、惊厥可用镇静止惊药。有脑水肿时应用脱水剂。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

细菌因素,细菌感染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原因,但是并不是感染了细菌就会致病。是否发病主要与病原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毒力强或数量多的致病菌进入机体,引起败血症的可能性较大。细菌侵入*后是否引起败血症,与人的防御、免疫功能,细菌的毒力及数量有关。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是防止细菌侵入*的天然屏障,破损后细菌易于从此处侵入体内,挤压皮肤炎症部位或脓肿时细菌侵入的可能性更大。严重烧伤时,创面为细菌敞开门户,皮肤坏死、血浆渗出又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环境,故极易发生败血症。

尿路、胆道、胃肠道、呼吸道粘膜受破坏后,若同时有内容物积滞、压力增高,细菌更易进入血中,保留导尿管、静脉等血管内留置导管、人工辅助呼吸时插管等,也使细菌易于侵入。*免疫功能正常时,进入血中的细菌迅速被血中防御细胞如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所清除,而患肝硬变、糖尿病、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等慢性病者,可因代谢紊乱、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减低,易招致败血症发生;各种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放射治疗亦是导致败血症发病率高的原因。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虽被抑制或杀灭,而一些耐药菌乘机繁殖,亦可酿成败血症。

个体因素,败血症的发生不仅与细菌因素有关,还与个体因素有关。当皮肤粘膜有破损或发生化脓性炎症时,细菌则容易侵入体内。*的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及特异性免疫反应两种,后者又可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方面。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不能充分发挥其吞噬杀灭细菌的作用,即使入侵的细菌量较少,致病力不强也能引起败血症。条件致病菌所引起的医源性感染也逐渐增多。

我们在认真阅读完这篇文章内容的讲述之后,已经对于新生儿败血症治疗措施有了了解,一旦患上了这样的疾病康复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我们更加有必要关注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方法,当患上这个疾病的时候及时正确的采取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