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小儿遗尿症之后的治疗办法

得了小儿遗尿症之后的治疗办法

遗尿症疾病会经常会出现在孩子的身边,此病的出现伤害到了患儿的健康,同时影响到了患儿的心理健康,此病的出现应当及早进行治疗,提醒各位家长朋友要将治疗遗尿症的办法了解清楚才可以,来认识一下有效治疗遗尿症的措施是什么呢。

小儿遗尿症的治疗: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仍不能控制自己排尿,夜间入睡后不自觉排尿的现象。儿童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遗尿症与继发性遗尿症两种类型。继发性遗尿症常继发于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或大脑发育不全等。此外,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镰状细胞贫血等也可引起儿童遗尿症。除了以上疾病原因引起的儿童遗尿症之外,还有部分患儿是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即属于功能性改变,也就是原发性遗尿症。

原发性遗尿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良的养育方法。有些家长对孩子排尿习惯的训练较差,半夜叫小孩撒尿时孩子并没有真正清醒,容易使其养成迷迷糊糊撒尿的习惯;或者孩子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如受惊吓、晚上睡觉前听恐怖故事等也可能诱发遗尿;孩子偶然一次尿床后,家长大声呵斥甚至体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会加重儿童遗尿;熟悉的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小孩由于适应不良也可能发生暂时性的遗尿;有时白天贪玩疲劳过度,到了晚上睡眠过深,都可能导致遗尿。

针对以上原因引起的原发性遗尿症,精神因素的治疗不可忽视。因此,家长要为孩子设置一个舒适、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消除孩子对遗尿的紧张心理,减轻由于尿床而产生的自卑感,使病儿相信遗尿是暂时的功能失调,树立起治疗的信心;睡前不要给孩子讲恐怖的故事,不能用恐吓威胁的方式制止孩子哭闹。除了采取精神治疗,家长还可采用一些综合治疗措施。如夜间定时唤醒孩子排尿,较大儿童可用闹钟唤醒,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会形成夜间自己起床排尿的习惯;又如晚餐少吃流质食物,睡前少饮水并排尽尿,减少夜间的排尿次数;在医生指导下鼓励小孩训练膀胱收缩、训练白天控制排尿的能力也有效果,可避免一有尿意就上厕所的不良习惯;遗尿症较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包括用中药及针灸等辅助治疗。

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遗传因素,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双方幼年时均有遗尿,子女发病率约为77%;如果父母双方有一人幼年时遗尿,子女发病率约为44%;如果父母双方幼年时均无遗尿者,子女发病率约只有15%。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研究遗尿儿童,发现膀胱容量比预计的要少30%,同时膀胱的容量均不同程度地小于正常,平均小于正常的50%。

心理因素,亲人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或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宝宝遗尿。另外,有些宝宝在幼年时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一旦尿床便遭责骂,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中,使遗尿症经久不愈。提醒一点,心理因素不但可使已有控制能力的儿童重新出现遗尿,还可使少数患儿逐渐形成习惯,甚至持续至成年。睡眠过深,遗尿的宝宝夜间睡眠都较深,不易被唤醒。即使被唤醒之后,也迷迷糊糊的,因此夜间唤醒宝宝排尿,相对比较困难。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于膀胱的尿意觉醒,使之发生反射性排尿,形成遗尿。

排尿训练不当,夜里训练过多,如夜里要叫醒宝宝3-4次,甚至4—5次,结果使膀胱未得到扩张,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夜里训练过少,如给宝宝使用“尿不湿”,不管不闻;训练过早,如在宝宝几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训练,由于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反因排尿紊乱而尿床;强迫训练,如夜里把宝宝叫醒排尿,不管宝宝如何挣扎、哭闹,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这样,使宝宝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专家认为,儿童遗尿主要是由于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功能尚未成熟,夜间不能分泌足够的抗利尿激素控制排尿,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整体发育不完全有关。

大家认识这些介绍之后,我们了解到了可以治疗小儿遗尿症疾病的方法有哪些了,遗尿症的病因是相当复杂的,会严重的伤害到患儿的健康,大家必须要正确的认识遗尿症的知识,自己的孩子一旦发病要注意积极的治疗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