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高热惊厥复发

如何预防高热惊厥复发

小儿惊厥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所以,平时千万不要对一些疾病进行粗心大意,因为你可能不能够正确的与其他的疾病进行区分,会出现误诊的现象,选择的药品不够正确,会对身体带来更加严重的伤害。那么如何预防高热惊厥复发?

高热惊厥可分为简单型高热惊厥和复杂型高热惊厥。前者多见于生后6个月-3岁体质较好的宝宝。惊厥发作为全身性,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一日内仅发作1次,抽风后宝宝很快清醒,无神经系统异常,惊厥发作两周内做脑电图结果正常。后者多见于半岁以内或4岁以上的宝宝。一日内发作多次,持续时间为15分钟以上,已有4次以上的高热惊厥,少数人非全身性发作,呈部分性发作(如单侧肢体抽风)。发作后有暂时性麻痹等神经系统异常。发作后2周内做脑电图检查有局灶性癫痫放电改变。此外,多有癫痫家族史。

高热惊厥复发的可能性非常高,且可对患儿的智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高热惊厥患儿中,1/3有第二次惊厥,其中1/2有第三次惊厥,大约1/10有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复发。复发均发生于首次发作3年内。多数儿科专家认为,高热惊厥属于癫痫特殊综合征。许多研究表明,简单型高热惊厥长期预后良好,对宝宝智力、学习、行为等多无影响,不会转变成癫痫。但复杂型高热惊厥预后不良,约有2%-3%发展成癫痫;约15%患儿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

那么如何才能预防高热惊厥复发呢?今年来的研究显示,服用短程安定(一种镇静催眠药)可以预防高热惊厥复发。该药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的优点,对象是已有两次以上的高热惊厥患儿。短程安定的具体用法是:每次0.2-0.4毫克/公斤体重,在首次使用8小时后再重复使用第二次就可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只有个别病儿才考虑使用第三次,吃药时间不超过3天。专家提醒,对所有高热惊厥患儿来说,在口服安定同时必须使用退热药,如泰诺林、托恩口服液等,以求快速降温,并积极选用抗生素以控制原发病。

此外,有研究发现,服用淡盐水可预防宝宝高热惊厥复发。近些年研究显示,高热惊厥患儿容易发生低钠血症(血清钠低于130mm/l),发生率为56%-60%。其中高热惊厥1次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46%,惊厥≥1次为71%,明显高于无热惊厥患儿(15.6%)。合并低钠血症的患儿,惊厥发作次数明显多于血钠正常者,其比例约为6:1。经静脉输液中加入适量含钠液配合降温及止惊治疗,大部分患儿在6-8小时内血钠回升到正常值范围。因此,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者——现在处于感冒初期,伴有发热(体温≥37.8℃),口渴时,应适当增加饮水量。让宝宝喝两杯淡盐冷开水,一次饮水量100-200ml,间隔1-3小时,可起到防治低钠血症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高热惊厥复发及惊厥性脑损伤的目的。当然,给患儿喝完第一杯盐开水后,应带去正规医院看医生。

小儿高热惊厥的中医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属于中医的“急惊风”范畴。在中医看来,小儿高热惊厥多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热极生风所致。因此,中医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在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之时,可采用中医针刺方法缓解症状。常用的穴位有人中穴、涌泉穴等穴位,可以尽快控制抽搐症状,之后可应用针灸进行退热治疗。针刺退热一般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大椎、曲池、合谷等,这些穴位一般采用直刺手法。如果发热较高,可取十宣、耳尖、耳背静脉处放血,方法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4~5滴即可,这种方法退热还比较迅速。然后再行中药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通常热势较高,患儿表现为四肢抽搐,两目直视。这种症状大约持续3-5分钟后能够缓解,抽搐缓解后,患儿发热仍很高,这时如不积极退热,可能还会再次发生惊厥。在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应采用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方法。中药可选用羚羊角、生石膏、钩藤、菊花、生地、桑叶、寒水石、黄芩、郁金等。也可以选用牛黄镇惊丸、救急散、小儿牛黄散等中成药。还可以用羚羊角粉冲服。

待小儿高热惊厥症状缓解后,患儿病情逐渐平稳,此时应根据患儿疾病的主要证候特点,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如果是因为一般感染性疾病导致的惊厥,中药治疗应侧重清热解毒。如果是某种传染病导致的惊厥,中药应针对不同的传染病进行治疗。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中药应加用平肝熄风之品,如钩藤、生牡蛎、僵蚕、地龙、全蝎、蝉蜕等,这样可使肝风平熄,阴阳平衡,避免惊厥再度发作。

综上所述,以上是关于如何预防高热惊厥复发的方法的介绍,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也希望平时家长能够注意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饮食调整,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通过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