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症发病后的护理方法

小儿遗尿症发病后的护理方法

儿童遗尿症的出现会给较多的儿童带来危害,而且会让患儿特别的自卑,家长们应当认真了解遗尿症的知识,疾病的出现要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希望妈妈们要多了解相关的知识,带朋友们来了解一下遗尿症的护理方法是什么呢。

小儿遗尿症的护理

小孩不尿床的年龄不同而且差异极大。少数小孩在3岁之前就能够控制膀胱。儿童大多在3~7岁之间具备日、夜间控制排尿能力。除非7岁之后仍然尿床或已经不再尿床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出现尿床现象,否则不用太过焦虑。大多数病例中,尿床可能是神经系统中控制膀胱的部分成熟太晚所致。此外,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或焦虑情绪也可能会引发尿床。有时先天性尿道缺陷或尿崩症也可能会引起尿床,这两种情况很罕见。

如果养成儿童白天定时小便或在睡前小便的习惯,尿床的情况就会减少。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尿床而处罚他,这会使孩子更焦虑,促使病情加重。当孩子没有尿床时,父母应该表扬他。或者父母按月做一个表格,只要孩子某个晚上不尿床,家长就在相应日期上贴一个星星以示奖励。在使用过星星图后,有些儿童甚至不用治疗就能在数周之后改正尿床的习惯。但也有部分儿童因为在星星图上表现不佳而受到打击,这时父母这时应该停止使用。

另外,可以试用尿床警示钟,它有一个当尿液流过就会发出响声的侦测器。孩子尿床时,这个警示钟会吵醒他,让他下床上厕所。几个月后,大多数儿童都会在警示钟发出声音之前醒来,或是彻夜安枕而不尿床。当不尿床的时间持续6星期以上,父母便可移除警示钟。如果再发生尿床的情况,可以再次使用警示钟。大多数的儿童都可以在不治疗的情况下停止尿床。接受治疗的儿童,其尿床情况通常会在几周内改善。但尿床的儿童年龄越大,矫正所需的时间越长。

小儿遗尿症的治疗:

调整患儿的饮食。每天下午4点后,让宝宝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宜偏咸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家长要为宝宝的生活、饮食起居建立起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妈咪唤醒。临睡前不宜过分兴奋。儿童遗尿症患儿要养成按时睡眠的好习惯,家长在患儿睡前不可逗宝宝,不可让宝宝兴奋,不可进行剧烈活动,也不可看惊险的影视片,以免使宝宝过度兴奋。

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家长要让孩子养成每天睡前排干净尿的习惯,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个澡,使其能舒适入睡,减少尿床的产生。更换尿湿的被褥和衣裤。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及时更换,不要让宝宝睡在潮湿的被褥里,潮湿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不要伤宝宝自尊心。遗尿可使宝宝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妈咪不可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等惩罚的手段。这样,只会使宝宝感到更加委屈和忧郁,更加重心理负担。遗尿症状不会减轻,反会加重。遗尿症者只能在安慰、鼓励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认识上面的知识,我们了解到了小儿遗尿症的护理方法有哪些了,家长朋友们需要将遗尿症警惕起来,而且在孩子出现了遗尿症的症状之后,应当及早的治疗,而且少一些指责,以免给孩子带来压力,加重病情,带给他们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