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 > 小儿腹泻 > 饮食保健

小儿腹泻疾病的食疗办法到底有哪些

小儿腹泻疾病的食疗办法到底有哪些

小儿腹泻是儿童时期十分多见的疾病了,较多的孩子会受到腹泻疾病的伤害,从而影响到了他们的发育,小儿腹泻的出现应当及时进行治疗,也可以进行食疗,从而让患儿的病情得到缓解,来看看小儿腹泻的食疗办法有哪些呢。

小儿腹泻的食疗办法:

山药苡仁粥,取山药粉3~6克,炒薏苡仁、炒扁豆各3克,粳米5克,加水煮粥,每天1~2次服食。具有健脾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脾虚腹泻。

山药扁豆粥,取鲜山药(去皮,洗净)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先将粳米、扁豆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八成熟,再将山药(捣成泥状)加入一起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2次温食。具有消暑化湿、健脾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湿热并重型腹泻。

茯苓粳米粥,取茯苓粉、车前子、粳米各5~9克。先将车前子(布包)入锅中加水煎半小时后取出布包,再将茯苓粉、粳米一起放入煎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早晚各服食1次。具有清热健脾、利湿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湿重于热之腹泻。

丝瓜叶粥,取鲜丝瓜叶30克,粳米30克。先将丝瓜叶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再滤取煎汁煮粳米为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分2次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湿之功效,适用于患儿感受外邪、热重于湿型腹泻。

大枣粳米粥,取茯苓粉、大枣、粳米各6~9克。先将大枣去核切碎,放入锅中加水浸泡20分钟,然后把粳米、茯苓粉一起加水煮成粥,服时加适量白糖,每天2次。具有健脾补中、利湿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泄泻止后的调养。

小儿腹泻的并发症:

1.消化(消化食品)道外感染,消化道外感染可能是腹泻的病因,但也常因腹泻后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受感染。常见的有皮肤化脓性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静脉炎和败血症。病毒性肠炎偶有并发心肌炎。

2.鹅口疮,病程迁延或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易并发鹅口疮,尤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更多,如不及时停药,真菌可侵及肠道,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腹泻病程中可出现黄疸,多见于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可能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炎,并发大肠杆菌败血症,导致中毒性肝炎。腹泻后病情很快加重,出现黄疸后很快死亡。但如及早发现及时注射多粘菌素、氨苄或羧苄青霉素,多数可治愈。

4.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维生素食品)缺乏,腹泻迁延日久,或反复多次禁食、长期热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和维a缺乏。久泻致肝功受损,维生素k吸收减少和凝血酶原减低,而致出血。

5.其他,脱水重时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有: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穿孔、肠套叠和胃扩张。还可因输液不当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钠或低钠血症,或高钾血症。小婴儿呕吐护理不周时可引起窒息。

认识到了上述的相关内容之后,大家了解到了关于小儿腹泻疾病的食疗办法有哪些了,腹泻是目前十分多见的,大家要深入的去了解腹泻的知识,在孩子的身边需要进行此病的预防,并且要注意调理他们的日常饮食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