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 > 脐疝 > 脐疝治疗

脐疝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脐疝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新生儿脐疝是怎么一回事呢,脐疝的原因有什么呢,孩子患上了脐疝,家长们要怎样帮助孩子治疗呢,这些家长们肯定不知道,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对大家能够有帮助,还有家长们一定要多多学习知识,只有这样家长们才会帮助孩子尽快恢复。

新生儿脐疝病因

脐带内有血管,在生下后血管应该闭锁,如果在血管尚未闭锁封合时,肠管及/或其系膜疝入其中,就会形成脐疝。

婴儿时期的腹部肌肉(尤其是处于脐旁两侧象两扇门一样的腹直肌)发育还不成熟,力量比较弱,无力阻止肠管肠系膜的疝入。新生儿断脐时,脐带中的脐静脉、脐动脉切断结扎,以后纤维化并与脐孔部皮肤组织相愈合,在腹部中央脐环处形成一个薄弱区。

小儿啼哭时,在疝囊表面,可感到冲力感及张力感。脐疝突起或还纳时,小儿均无痛苦表现。也无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亦不易发生嵌顿或致肠梗阻。同时两侧腹直肌及其前后鞘在脐部尚未闭合,脐孔附近组织较薄弱,故易形成脐疝。另外各种促使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过多啼哭、排便困难等均可使腹腔脏器由此部位向外突出而成脐疝。

脐疝的治疗

尽管新生儿断脐后在腹壁形成一薄弱区,但随着宝宝的发育,腹壁肌肉逐渐增强,脐环缺损会逐渐变小,加上小儿无端哭闹的减少,典型脐疝绝大多数可在1-2岁间自愈;此外,脐疝嵌顿的机会远低于腹股沟斜疝,即使嵌顿也容易复位,故脐疝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医生只是给予解释。对部分较特殊的病例采用如下的方法:

个别脐环偏小,小儿又爱哭闹,屡发脐疝嵌顿者,可试用“胶布粘贴法”,以加速脐孔闭合。粘贴胶布应为医用胶布,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儿腰围6-10厘米,一侧胶布端剪小像舌头样伸出(长约5厘米),另侧胶布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舌头样胶布插入后粘贴。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粘贴时必须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使用中注意保护皮肤,防止起泡糜烂。粘贴要领是:适度贴紧,每次粘贴均使脐现变小,以促使脐称愈合。为防止胶布滑脱,外面也可加弹性带(松紧带)。

如患儿已逾2岁而脐疝仍未自愈,应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无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切除疝囊,于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新生儿脐疝时如何减少肠管疝出?

对于脐疝患儿,为了减少肠管疝出,促进疝愈合,应设法降低患儿腹压。如尽量减少患儿哭闹;预防和治疗婴儿喘、咳病症,防止患儿出现便秘等。也要采用束带胶布或绷带包扎等办法压迫疝环,阻止肠管疝出。但要注意预防脐部受压引起脐炎等并发症。

上面介绍的是脐疝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今天我们介绍的很详细,希望今天我们的介绍对大家有帮助,另外家长们还要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要知道孩子的饮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关键的,所以家长们要多加注意,最后祝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