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治疗小儿腹泻一般的都会采取西医治疗,而且治疗恢复的时间也比较短。但是一些家长会考虑,孩子正在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孩子使用药物,会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呢?一部分细心的家长会采用按摩的手法缓解孩子的症状,下面介绍几种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

1、腹

(位置) 腹部。

(操作) 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肠或四指摩腹。

(次数) 分推100到200次;摩腹5分钟。

(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临床应用) 摩腹、分推腹阴阳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胀、厌食等消化功能紊乱效果较好,常与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

2、脐

(位置) 肚脐。

(操作)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指摩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次数) 揉100到300次,摩5分钟。

(主治) 腹胀、腹痛、食积、便秘、肠鸣、吐泻。

(临床应用) 揉脐、摩脐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腹泻、便秘、腹痛、疳积等症。临床上揉脐、摩腹常与推上七节骨、揉龟尾配合应用,简称“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治疗腹泻效果较好。

3、丹田

(位置) 脐下2到3寸之间。

(操作) 或揉或摩,称揉丹田或摩丹田。

(次数) 揉50到100次,摩5分钟。

(主治) 腹痛、腹泻、脱肛、遗尿、疝气、尿潴留。

(临床应用) 揉、摩丹田能培肾固并,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及腹痛、脱肛、疝气、遗尿等症,常与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等合用。揉丹田对尿潴留有一定效果,临床上常与推箕门、清小肠等合用。

上面所提到的部位都是*消化道的主要部分,对这些部位进行按摩,可以有效的刺激孩子肠胃的吸收,对孩子腹泻的症状都有明显的治愈效果。家长们都可以学习一下,并试用到实践之中。专家建议,中医推拿的疗效比较慢,如果患儿症状严重的话,还是到医院进行治疗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