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小儿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小儿结核病是一种当前特别多发的疾病,而且对于患儿的肺部危害十分严重,最重要的就是这种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会给患儿带来很多的痛苦,那么小儿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呢,接下来就给大家来介绍的一下相关的知识。

小儿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染:是主要的传染途径。健康儿吸入带菌的飞沫或尘埃后可引起感染,产生肺部原发病灶。

2、消化道传染:多因饮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污染牛型结核杆菌的牛奶或污染人型杆菌的其它食物而得病,多产生在咽部或肠道原发病灶。

3、其他传染:偶可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生殖器官等接触传染。还有先天性结核病传染途径为胎盘或吸入羊水感染,多于出生后不久发生粟粒性结核病或生殖器结核。人类普遍易感。人受染后,是否发病,与受染菌的数量、毒力、机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抵抗力高低有关。营养状态、精神紧张、体力消耗、长期应用皮质激素治疗、肿瘤化疗、免疫抑制疗法、糖尿病等各种因素,均可降低机体抵抗力,易于受染发病或使结核扩散和病情加重。结核病分布全球,感染率随年龄增长递增至20岁达高峰。近年来,我国结核病流行程度属于中等水平。

小儿结核病的治疗:

1.早期治疗,早期病变细菌处于生长繁殖状态,代谢活跃,药物最易发挥作用,且早期病变较易修复。

2.剂量适宜,既能发控最大杀菌或抑菌作用,同时病人又能耐受,毒性反应不大。如剂量不足,则不仅治疗无效,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3.联合用药,这是因为:①菌群中各细菌对药物敏感性不一,有不同比例的自然耐药变异菌存在,联合用药可防止产生耐药。②联合用药可针对各种代谢状态的细菌,细胞内及细胞外的菌群选药,以达到强化疗效作用。联合用药要选有协同作用者联用,如inh联用rfp或pas,rfp联用eb。但下列情况某些药物最好不联用:①副作用相同者;②有交叉耐药者;③有拮抗作用者;④效力均太弱者。

4.规律用药,用药不能随意间断,否则易产生耐药菌株,至于间歇疗法,在剂量及间隔上有利定要求,用法亦有一定规律,不属随意间断问题。

5.坚持全程,为消灭持存菌,防止复发化疗要支持全程。近十余年出现了短程化疗,无论短到9个月或6个月,仍要坚持全程。

6.分段治疗,不论传统的长程疗法或新出现的短程化疗,均要分阶段治疗,即:①强化阶段。选用强有力的药物联合治疗,以迅速消灭敏感菌及生长分裂活跃的细菌,并使可能存在的耐药菌有效地得到传统化疗时强化阶段一般为半年,短程化疗则为2~3个月。这是化疗的关键阶段。②巩固(继续)阶段。目的在于清除持存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复发。传统化疗一般为半年,甚至4个月。

认识了以上的相关知识之后,朋友们了解到了小儿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了,日常生活当中小儿结核病的发病率非常的高,所以家长们不能随意放松警惕,要时刻去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有发热、咳嗽的症状就要注意是该病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