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 > 奶癣 > 奶癣常识

怎么区分外耳湿疹易与中耳炎

怎么区分外耳湿疹易与中耳炎

耳道里有异味且有液体渗出是中耳炎的症状,中耳炎、外耳道湿疹都是婴幼儿中常见疾病。然而外耳道炎和外耳道湿疹即使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还是有区别的,该如何区别这两者呢?

外耳湿疹易与中耳炎混淆

专家介绍,婴幼儿外耳道湿疹最常见原因是躺着喂奶、喝水、或者洗澡时水进入耳朵,造成轻度感染,表现为渗出的液体淡黄稀薄,和耳内分泌物混在一起时有异味,有瘙痒感,其实这只是外耳道湿疹或炎症。

专家认为,外耳湿疹简便易行的止痒方法是用小棉签蘸一点医用酒精轻轻涂擦外耳道,不仅止痒,还可有效杀菌消炎。酒精有很好的挥发性,很快就会干燥恢复 正常。耳朵流水时要用双氧水做外耳道清洗,因为小儿的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清洗时动作要轻柔,最好到医院清洗。婴幼儿外耳道的湿疹还会同时伴有全身其他地 方的湿疹,症状较重时可以全身应用抗过敏的药物,耳道也可以涂抗过敏的软膏如苯海拉明霜等。李主任告诉记者,孩子如果真的患了中耳炎,通常会哭闹不安,用 手拼命抓耳朵,耳内流出大量黄稠的、半透明的脓性分泌物。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预防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积极预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鼻腔、鼻咽部疾病。平时应注意加强孩子的营养、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天气变化时适时增减衣 服,防止受凉感冒。一旦发现小儿听觉迟钝、听错,注意力不集中,或年龄稍大的孩子诉说耳内闷胀感、堵塞感,此时就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以防拖延病情。

警惕不流脓的中耳炎

化脓的中耳炎肉眼可以看出来,还有一种非化脓性中耳炎,一定要引起家长重视。专家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腔或鼻咽部疾病、过敏等均可引起咽鼓管阻 塞导致此病。咽鼓管是*鼻咽部和中耳腔的一个管道,如果咽鼓管黏膜肿胀,管腔阻塞,致使中耳的通气、引流不畅,就会造成中耳积液,导致非化脓性中耳炎的 发生。

专家介绍,因为没有脓液流出,也无明显的耳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唯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加上孩子不会诉说病情,所以往往被家长忽视。非化脓性中耳炎若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则疗效良好;如拖延日久,则可发生鼓膜内陷、中耳黏连的病变,直接影响孩子的听力。

爱心tips: 宝宝的病情如果严重,请及时带上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