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能够带来的并发症

小儿腹泻能够带来的并发症

由于小儿腹泻这种疾病,是婴幼儿最容易患上的疾病之一,所以家长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要对这种疾病多加重视,在孩子患病后应该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避免诱发其他的并发症,为加大家长们的重视,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小儿腹泻能够带来的并发症。

1.消化(消化食品)道外感染 消化道外感染可能是腹泻的病因,但也常因腹泻后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受感染。常见的有皮肤化脓性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静脉炎和败血症。病毒性肠炎偶有并发心肌炎。

2.鹅口疮 病程迁延或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易并发鹅口疮,尤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更多,如不及时停药,真菌可侵及肠道,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 腹泻病程中可出现黄疸,多见于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可能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炎,并发大肠杆菌败血症,导致中毒性肝炎。腹泻后病情很快加重,出现黄疸后很快死亡。但如及早发现及时注射多粘菌素、氨苄或羧苄青霉素,多数可治愈。

4.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维生素食品)缺乏 腹泻迁延日久,或反复多次禁食、长期热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和维A缺乏。久泻致肝功受损,维生素K吸收减少和凝血酶原减低,而致出血。

5.其他 脱水重时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有: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穿孔、肠套叠和胃扩张。还可因输液不当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钠或低钠血症,或高钾血症。小婴儿呕吐护理不周时可引起窒息。

小儿腹泻脱水有哪几种类型?

1)等渗性脱水:国内材料等渗性脱水占婴幼儿(幼儿食品)腹泻脱水病人的40%~80%。血清钠在正常范围,130~150mmol/L。病程较短、大使中含钠较少者、以及肾功能调解较好者,多呈等渗性脱水。病程较短、营养情况正常的大肠杆菌肠炎,也多呈等渗性脱水。这类脱水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外液丢失,细胞内液丢失不明显。

2)低渗性脱水:占脱水患儿的20~50%。血清钠浓度减低(低钠血症)至130mmol/L以下。腹泻便中含钠较多,如病程稍长的大肠杆菌肠炎患儿大便含钠多在20~75mmol/L,有的更高。在腹泻较重、病程稍长、钠丢失多,尤其是病程中饮水多而摄入含电解质的食物少,易导致抵渗性脱水。在营养不良儿,平时血清钠偏低或正常低限,腹泻后也易发生低渗渗性脱水。此类脱水特点是细胞外液丢失多,一部分排出体外,一部分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液增加。所以脱水症状出现早,循环量减少快,易致循环衰竭。

3)高渗性脱水:占脱水患儿的1~12%。血清钠浓度增高(高钠血症),在150mmol/L以上。因丢失水分相对地较钠为多,或摄入盐类较多,而呈高渗。如患儿营养状况好、发病急、发热高、病程短、大使中含钠不高,尤病后进食减少不多者,易发生高渗性脱水。在气候炎热时,因口渴而大量吃奶,或脱水重而肾功能受影响时,有时因滥用含钠液治疗,都可发生高渗性脱水。此类脱水特点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高,导致部分细胞内液转移至细胞外,致细胞内脱水,而细胞外液减少不重,故临床脱水症状出现较晚,而由於脑细胞脱水,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专家为我们介绍了小儿腹泻脱水这种疾病在日常生活中的患病类型,主要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治疗之前,还应该要确定孩子的患病类型,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进行对症治疗,从而通过调节孩子的日常饮食,让孩子尽快的恢复健康,避免反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