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 > 脐疝 > 脐疝治疗

脐疝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什么呢?

脐疝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什么呢?

小儿疝气有什么症状呢,家长们不知道这个的话就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疾病,这样孩子的病症就不会得到及时的治疗,那么治疗小儿疝气的常见方法有什么呢,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

小儿疝气症状

1.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2.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3.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4.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

一般常用的治疗方法有:

(1) 对于6个月以下患儿,采用压迫加透明敷料外固定治疗。用指端压迫脐部突出部,使脐疝回归入腹腔,然后用中手指按压脐疝中央,使疝内陷,用无菌棉球填塞脐窝,再把消毒好的硬物(可为硬币)外用无菌棉包裹,压迫在脐孔上,用透明贴平整粘贴在脐上,5~7 天更换一次敷贴。采用透明敷料贴固定,具有固定可靠、舒适感强、便于观察、安全及方便等优点。

(2) 对于6个月以上患儿,可采用简易的脐疝带治疗。根据脐疝缺损大小,用硬质材料制成比疝环口直径大1cm的垫,垫中央缝制一个与疝环口直径相同的半球形棉花团,垫两端与松紧带相连,长度为佩戴时松紧合适,且可适当调节松紧。佩戴时先将脐疝复位,将硬垫压在疝环口处, 再将疝带绷紧,以疝不复出为度。持续佩戴,并嘱患儿不要哭闹,保持大便通畅。简易脐疝带具有经济、安全、方便、易于制作和掌握的优点,便于较长时间应用。

(3)对疝环口局部腹壁肌肉生长发育不良、疝环口直径> 2.5 cm、2 岁以上患儿应行手术治疗, 采用不可吸收缝线折叠修补缝合术。儿童切除肚脐可能会对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婴幼儿脐疝手术采用保留脐部的手术方法。对于无腹壁肌肉发育不良者,处理完疝囊后用不吸收缝线间断缝合腹直肌鞘缘。对伴有腹壁肌肉发育不良者,用不吸收缝线折叠修补缝合,以加强薄弱区域。

上面介绍的是小儿疝气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这些知识对脐疝患者和家长是很有帮助的,希望家长们能够通过上面的讲述学到一些知识,其实疝气并不是很严重,只要家长们能够帮助孩子及时治疗,孩子的疾病还是很快就会好的,最后祝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