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 > 脐疝 > 脐疝治疗

巧妙治疗脐疝的方法

巧妙治疗脐疝的方法

孩子们换上了脐疝这种疾病之后,家长们会很难受担心,因为这种疾病是很难治愈的,所以家长们要认真的对待孩子的每一种疾病,及时的帮组孩子治疗疾病,这样孩子才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早产宝宝容易有“疝”

“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数在2-3个月时发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现的,以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病率高。

腹股沟斜疝主要是由于部分婴儿睾丸下降到阴囊的那条通路上的腹壁肌肉发育尚不完整,因此当孩子哭闹活动或憋气用力造成腹腔内压力增高时,肚子里的肠子等就会通过这一途径向外跑,在腹股沟区或阴囊内形成一个鼓起的肿物,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原路返纳到肚子里去,这时肿物就消失了。

此外,婴幼儿常见的还有位于肚脐眼上的“脐疝”,原因是因为脐环发育尚不完整,发病的情形和斜疝差不多,不过嵌顿的发生率要低些。

与成人疝不同的是,由于婴儿腹肌可随身体的生长逐渐强壮,疝气也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斜疝在1岁以内,脐疝在2岁以内通常可暂不手术治疗,可以想一些办法阻止疝气的突出、嵌顿和进一步变大,以期望发育中的腹肌还有加强腹壁的机会,使疝气自行愈合。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如果疝气一旦发生嵌顿,患儿出现持续哭闹、呕吐等情况,就应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

如果超过这一岁龄,疝气较大或没有变小消失的趋势,那多半就要通过手术解决问题了。尽量选择患儿营养状况较好的情况下进行择期手术,手术也较成人疝气简单,不需要应用补片等材料,以后随着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很少有复发的。

妙用小茴香

溃疡病属虚寒者

这类慢性溃疡病患者多面色泛白少光泽,食欲较差,或天冷时发作,或偶有泛酸,或经胃镜检查有浅表性溃疡者,脉多虚,舌质淡红,苔白略厚。

方药:小茴香、香附、白芷各10克,乌贼骨、炒田七粉各15克,延胡12克,大黄6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装入1号空心胶囊内,每日服3次,每次用温开水送服3粒,空腹时服。不但可止酸、止痛,而且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胃脘部、脘腹部胀痛

主要表现为胃脘部胀痛或脘腹部胀痛,嗳气或放屁后略为减轻,舌质淡红,苔白或厚者。

方药:小茴香、枳壳各12克,台乌药10~12克,川厚朴8~12克,佛手8~10克,陈皮、甘草各8克。

用法:加水煎成300毫升,每日分2次温服。

随症加减:①舌苔黄厚者,加蒲公英15~18克,藿香8克(后下),白蔻仁6~8克(后下),砂仁6克(后下);②舌苔白而厚,舌质淡,且频泛清涎者,加桂枝4~6克,干姜3克。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生冷之品(如冰淇淋、冷饮、西瓜等),以及酒、糯米、红薯、芋头、黄豆等易产气食物。

希望上面我们讲述的这些知识可以很好的帮助家长和孩子们,脐疝这种疾病对孩子的健康危害是很大的,另外家长们还要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和锻炼,要知道适当的运动对孩子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