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小儿麻痹症患者的症状体征

患有小儿麻痹症患者的症状体征

像小儿麻痹症这样的疾病,相信很多家庭都很听说过,也有有宝宝的家庭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这种疾病对孩子的危害极大,甚至有可能威胁宝宝的生命安全。所以家长们多一些对小儿麻痹症的认识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下面就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传播广泛且对儿童健康危害很大的急性传染病。1953年1月26日,美国索尔克博士宣布制成小儿麻痹症免疫新疫苗。

尽管近年来由于预防措施的积极推广其发病已明显减少,尤其是在城市及居民点集中部,但在边远及不发达地区仍可发现,包括既往患者残留的后遗症等,均需治疗。本病的病理改变部位主要位于脊髓灰质前角,少数病例可波及脑干及脑实质。病毒侵袭的结果主要是不显性的亚临床感染,大约只有1%的人受感染后有临床表现。其临床特点为出现不规则、不对称、无感觉障碍及无大小便失禁的弛缓性瘫痪,此时,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1.潜伏期

平均为7~14天,短者2~3天,长者可达3~5周不等。在此期间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属隐性病例,但本期末有传染性。 

2.病变发展期

有三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前驱期:此时患者出现低热或中等热度,常伴有头痛、困倦、多汗及全身疲乏不适等症状,并可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甚至有咽痛、咽红及轻咳等呼吸道症状。此期一般持续1~4天。大多数病例发展到此期为止,属顿挫型,又称为幸运型。(2)第二阶段——瘫痪前期:在前者基础上,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一般性症状消失,但经1~3天后体温又上升,并且体温较高,常在38~39℃之间,个别患儿可高达40℃。此时,其一般症状亦随之加重。患儿烦躁不安,有头痛、呕吐、嗜睡、肢体疼痛及感觉过敏。项背部可有肌强直征,且可见婴幼儿囟门紧张饱满,并可出现“脊髓征”,对诊断有意义。此期一般持续3~5天,但也有短至几小时或长达2~3周者。在这一阶段仍可有部分病例不出现肢体瘫痪而逐渐康复,称为无瘫痪型病例,亦属幸运型。另一部分患儿病情继续发展,并进入瘫痪期。(3)第三阶段——瘫痪期:一般在瘫痪前期的第3~4天时进入本期,大约有5%的病例可不经过瘫痪前期而直接进入本期。瘫痪症状多在热度下降时出现,也有在退热后发生者。开始常伴有肢体疼痛及肌肉压痛,之后突然发生瘫痪。瘫痪可见于任何部位,但以肢体瘫痪最为多见。

3.恢复期

本期一般症状消失,热度降至正常,麻痹征不再进展。此期多从麻痹症状出现1~2周后开始。在初期的6个月内恢复较快,以后逐渐减慢,2年以后再恢复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4.后遗症期

凡病程在2年以上者即进入后遗症期。此期中各种畸形逐渐出现,并日益加重,且趋于固定;同时,各种骨、关节发生继发性改变,从而又加重了功能障碍的程度,常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是防止畸形发生和减轻畸形严重程度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小儿麻痹症分为4个阶段,家长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因为患者的每一阶段都是很重要的,而且这种疾病很容易出现后遗症,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每一阶段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您的孩子能够尽早恢复健康,让您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健康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