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疾病的分类是哪些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是十分严重的,越来越多的新生宝宝出现了黄疸的症状,因此会让患儿的健康方面受到了伤害,我们应当将新生儿黄疸疾病的类型关注起来才行,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新生儿黄疸疾病的类型会有哪些呢。
新生儿黄疸的类型:
(一)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目前对民既往沿用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上限值,即足月儿<205。2μmol/l(12mg/dl)和早产儿<257μmol/l(15mg/dl),已经提出异议,因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μmol/l(10mg/dl),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国外已规定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59μmol/l(12。9mg/dl)为生理性黄疸的界限;国内学者通过监测发现正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胆红素值上限在205。2~256。5μmol/l(12~15mg/dl)之间,超过原定205。2μmol/l者占31。3%~48。5%,早产儿血清胆红质上限超过256。2 μmol/l者也占42。9%,故正在通过全国性协作调研拟重新修订我国生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
(二)病理性黄疸,常有以下特点:①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重症黄疽,血清胆红素>205。2~256。5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dl)。对病理性黄疸应积极查找病因。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一周内的新生儿,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为多种疾病的主要表现。胆红素重度升高或虽然不很高,但同时存在缺氧、酸中毒、感染等高危因素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多存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合理饮食,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提前预防,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注意观察,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做好病室空气消毒,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定期做检查,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预防严重高胆红素血症,重要的环节就是生后对黄疸的监测和出院后有效的随访,对于在医院分娩出生的婴儿,大多数医院能够做到对黄疸的常规监测。目前发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病例常为出院后未进行适时、有效的随访,在目前大多数父母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和知识较缺乏的情况下,各级医疗机构应进行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普及黄疸相关常识,例如:如何辨别皮肤黄疸的轻重,达到什么程度需要到医院随访等等。如果对黄疸监测和随访工作能够做好,严重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及其引起的核黄疸和神经系后遗症绝大数是可预防的。
大家认识了上面的知识之后,特别清楚的了解到了新生儿黄疸的类型有哪些了,黄疸疾病非常的严重,较多的因素诱发了黄疸的了嶆,所以说大家应当清楚的认识黄疸的知识,要将此病的类型了解透彻,平时还要注意预防黄疸才可以。
-
新生儿黄疸如果不退该怎么办说起新生儿黄疸这种疾病,大家都是有一些了解的,因为新生儿黄疸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发生以后,大家只有掌握正确
-
新生儿黄疸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发生以后,也会给他们带来很严重的伤害,但是很多新爸爸妈妈对这种疾病的相关
-
新生儿黄疸在发病后怎么办新生儿黄疸这个疾病是很多家长朋友们都比较熟悉的,因为每个孩子刚出生都会黄疸的现象发生,因此很多家长朋友们对于这个现象也是
-
新生儿黄疸发病之后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家长朋友们对于新生儿黄疸这个疾病应该都是比较熟悉的,这个疾病也是很多刚出生孩子都会有的现象,但是孩子出现新生儿黄疸之后,
-
新生儿黄疸注意的事项是有哪些提及到新生儿黄疸的应该都是比较熟悉的,近年来新生儿黄疸疾病在生活中也是一种高发的疾病,而且还是患了新生儿黄疸疾病大家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