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病因诱发了新生儿黄疸呢

哪些病因诱发了新生儿黄疸呢

新生儿黄疸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来说存在着一些危害,如果不能及时处理的话,就会带给患儿更大的伤害,而当前多数的家长们对于诱发新生儿黄疸出现的原因缺乏一定的认识,让我们往下看来了解一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 5~7天可以消退,但一般不超过2周;而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 7~9天可以消退,最长可延长到3~4周。对于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多带宝宝到户外晒晒太阳,能有效帮助退黄,但不要让宝宝直接在猛烈的太阳下照射,以免强烈的紫外线伤害了宝宝稚嫩的皮肤。

母婴血型不合而导致的宝宝黄疸多数出现在出生后2~3天,常见的是ABO溶血,即母亲是O型血,宝宝是A型或B型血,宝宝除了黄疸外,还可能有贫血和肝脾肿大的特征。一旦被确诊为是新生儿溶血,一定要尽快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绝不可拖延,否则,黄疸进行性加重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如不及时治疗,宝宝可能很快会死亡,即便幸存,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母乳性黄疸,一般发生在健康足月的母乳喂养儿上,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母乳性黄疸一般出现在生后3~4天,可持续2~3周甚至2~3个月才消失,但除黄疸外,宝宝其他方面是正常的。经医生检查诊断是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可以暂停母乳喂养一段时间,黄疸即可渐渐退去。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肠蠕动减慢,影响胎粪的排出,导致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最终使黄疸加重。对于这类宝宝,除了黄疸外,还可伴有嗜睡、活动少、反应迟钝、喂养困难等症状。

磺胺等一些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可导致病理性黄疸。有报道,母亲在孕期使用过非那根、安定等药物,会导致新生儿出生后黄疸加重。因此,母亲在怀孕期间用药一定要谨慎,所有药物的使用,都要咨询过专业的医师,切不可擅自用药。

如果是生理性黄疸的话,通常并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因为在几天或者是几周星期后,黄疸的现象便会自行恢复。但如果黄疸症状不但没有恢复,反而有加重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必须要引起重视,同时还应该尽早去医院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父母在婴儿出生后就应该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并且还要根据黄疸色泽变化进行不同的护理以及治疗。在护理期间父母还要观察新生儿喝母乳之后的反应,如果有症状加重的现象,则表示很有可能是母乳性黄疸,这个时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停止母乳喂养或者是其他的治疗方法。

可以诱发新生儿黄疸出现的原因就是上述的介绍了,我们需要清楚的了解该病的病因,而且不能忽视了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工作,做好了该病的预防就能避免出现新生儿黄疸的症状,要让新生儿的健康可以得到一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