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 > 川崎病 > 川崎病常识

川崎病所诱发的并发症具有哪些呢

川崎病所诱发的并发症具有哪些呢

川崎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疾病了,此病起源于日本,发病率特别的高,在发病后会有较多的症状出现,而且还会诱发很多的并发症出现,需要家长朋友们多去进行了解才行,来认识一下川崎病所诱发的并发症有哪些呢。

川崎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1、神经系统改变:急性期包括无菌性脑脊髓膜炎、面神经麻痹、听力丧失、急性脑病和高热惊厥等,是由于血管炎引起,临床多见,恢复较快,预后良好。其中无菌性脑脊髓膜炎最常见,发生率约25%。多发生于病初2周内。部分患儿颅压增高,表现前囱隆起。少数患儿颈项强直,可有嗜睡、双眼凝视、昏迷等意识障碍。脑脊液淋巴细胞轻度增多,糖、氯化物正常,蛋白会计师绝大多数正常。临床症状多在数日内消失,面神经麻痹多见于严重患者,常为外周性麻痹,可能是由于血管炎性反应波及面神经,或邻近部位血管病变,如动脉瘤形成、动脉扩张等,一过性压迫面神经所致。恢复期由于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肢体瘫痪,则容易遗留后遗症,较为少见。

2、肺血管炎在X线胸片显示肺纹一增多或有片状阴影,偶有发生肺梗塞。急性期可有尿道炎,尿沉渣可见白细胞增多及轻度蛋白尿。虹膜睫状体炎较少见。约2%患者发生体动脉瘤,以腋、髂动脉多见。偶见指趾坏疽。

3、关节炎或关节痛:发生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大小关节均可受累,约见于20%病例,随病情好转而痊愈。

4、冠状动脉病变:根据日本1009例川崎病观察结果,提示一过性冠状动脉扩张占46%,冠状动脉瘤占21%。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扩张在发病第3天即可出现,多数于3~6月内消退。发病第6天即可测得冠状动脉瘤,第2~3周检出率最高,第4周之后很少出现新的病变。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为15~30%,临床心肌炎的存在并不预示冠状动脉受累。与冠状动脉瘤有明确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在1岁以内、男孩、持续发热超过14天、贫血、白细胞总数在30×109/L以上、血沉超过100mm/h、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减低和发生体动脉瘤者。大多数冠状动脉瘤呈自限性经过,多数于1~2年内自行消退。

川崎病的常识: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川崎病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并不是传染病。日本研究发现,本病患者HLA-BWzz频率约比普通人群高2倍;而美国波士顿地区流行中,则HLA-BW51检出率增高。因此,遗传易感性和感染可能是本病的病因。

目前重要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阿斯匹林。研究结果认为,急性期给予高剂量阿斯匹林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相对于只单独使用阿斯匹林,可使冠状动脉瘤之发生率由15-20% 降至5%。恢复期改为低剂量的阿斯匹林,来抑制血小板凝固。病患若无冠状动脉异常,持续以低剂量阿斯匹林治疗6到8周即可停药。若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则需长期服用阿斯匹林,直到冠状动脉恢复正常为止。

患儿营养不足与机体代谢和消耗增多有密切关。要加强消化道管理,多食用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主张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如鸡蛋糕、果汁饮料、豆浆等。避免食用生、硬、过热、辛辣的刺激性食物。急性发作期以少量流食、多餐为主,必要时补充营养物质如脂肪乳、氨基酸,保证有足够营养进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仔细观察病情细心护理,及时消除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与家长相互配合,细心解释,减轻其焦躁,不稳定的情绪,这样就可以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大家在了解到了上面的知识之后,了解到了川崎病可以诱发哪些并发症出现了,此病的出现会给家长朋友们带来较多的困扰,而且会给患儿带来很多的伤害,我们要关注川崎病,多去了解一些川崎病的知识,加以预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