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 > 肠套叠 > 肠套叠治疗

治疗肠套叠的措施会有哪些呢

治疗肠套叠的措施会有哪些呢

肠套叠的发生会给孩子的健康构成严重的伤害,而且情况严重的话还会波及到他们的生命,所以在我们察觉到了肠套叠的症状以后,应当带孩子进行相关的治疗了,到底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疗肠套叠呢,让我们一起往下看了解一下吧。

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1、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是目前国内非手术治疗急性肠套叠较好方法,它简便直观,图像典型,复位中可追踪观察包块部位及复位情况,并可以避免行钡剂灌肠及空气灌肠x线对*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情况:注意观察套叠鞘部水充盈情况,如患儿哭闹腹压增高时,应停止注入生理盐水,防止局部压力过大引起医源性肠穿孔。对于低龄婴儿,灌注压力<70mmhg,注入生理盐水量(<500ml)。因为婴儿肠管较细、管壁较薄,易发生血运障碍致肠管坏死、肠穿孔。

如肠套叠包块固定于某一位置难以退套时,应注意维持正常压力范围,持续5-10分钟,以提高肠管松解成功率。术中嘱家长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避免因灌肠腹压增高使患儿吐呛引起窒息。复位后6-8h观察患儿腹部情况及大便是否有活性炭成分排出,排除肠套复位不完全以及再次肠套叠发生。

2、开腹手术治疗。肠套叠有以下情况者主张开腹手术治疗:1.病程超过48h,尤其72h以上2.全身状况差,伴高热、严重脱水、嗜睡等中毒症状3.高度腹胀、疑有肠坏死以及肠穿孔、腹膜炎症状者4.小肠型肠套叠5.水压灌肠复位失败及复位不完全者6.疑有器质性病变的肠套叠。术前对于晚期肠套叠的患儿注意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以提高手术耐受力。

肠套叠的病因:

肠套叠发病病因至今尚不明确,成人肠套叠中80%-90%为器质病变如肿瘤引起,小儿绝大多数肠套叠为原发性。一般认为是肠蠕动失去节律性和肠管环肌痉挛所致,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饮食性质改变如添加辅食。2.婴儿回盲部活动性大,回盲瓣肥厚,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易引起充血、水肿,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肠套叠。还有作者认为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有关。小儿继发性肠套叠较少。

肠套叠好发于1岁以内婴幼儿,根据典型的四大临床即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和腹部包块多可确诊。但约10-15%患儿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或只有1-2个症状,尤其小儿伴有原发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小儿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小儿哭闹腹部触诊不满意,以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导致患儿延误治疗,造成肠管复位困难,甚至肠坏死,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于肠套叠患儿应重视询问病史及腹部查体情况,并常规作肛门指诊,同时首选b超检查,腹部探及腊肠样软组织块影,有“靶环征”或“同心圆”回声影即可确诊。

朋友们在看到了上述的介绍之后,知道了肠套叠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了,这种疾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及时进行,如果在治疗时间方面没有把握好的话,那么将会给患儿带来更加严重的伤害,导致治疗加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