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患儿的治疗误区都有哪些

腹泻患儿的治疗误区都有哪些

小孩腹泻,对孩子的身体影响大,出现这种疾病后,还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导致孩子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因此要注意合理的进行治疗,避免严重,孩子的治疗方面也会出现一些误区,那么,腹泻患儿的治疗误区都有哪些呢?

1. 滥用抗生素:腹泻的病因很多,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的腹泻也不一定完全是细菌引起的。小儿腹泻多数系病毒感染和消化不良所致(占80%以上),细菌感染而致腹泻只占少数,但不少儿科医生常不问青红皂白,一概用抗生素。这种做法不仅浪费药材,更严重的是使不少患儿毫无必要地遭受抗生素毒副作用的侵害,甚至出现耳聋、肾损害、严重过敏反应等。

2. 不重视补液:由于频繁的腹泻,患儿容易脱水。家长只顾忙乱喂药,忘了给孩子补充液体,不知补液是最重要的治疗,没有足够的耐心。

3. 腹泻应该禁食:以往患儿腹泻,为了让胃肠道得以休息,比较强调限制饮食,或干脆禁食。近年来,专家们认为禁食有害无益。特别是在腹泻大量丢失水分的情况下,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进食太少,孩子处于饥饿状态,会增加肠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泻。

4. 腹泻就要马上止泄:许多家长治病心切,要求马上要给孩子止泄,否则就认为你水平差。其实腹泻就象发烧一样的道理,也是机体的一个防御的反应,身体里有了 “脏东西”,它就要设法排出去,例如得了痢疾的孩子,如果用厉害的止泄药,肠道内的“脓”排不完全,反而会加重病情。

5. 腹泻就要打吊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简称ORS液(药店有买,很便宜),是治疗小儿急性腹泻脱水行之有效的一种首选疗法,对于轻度中度脱水都有很好的效果。只要喂养得当,孩子完全免去皮肉之苦。但是小婴儿要慎用,要稀释后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6. 腹泻是小毛病,自己吃完药就行。这种行为如治疗不当,将导致慢性腹泻、营养不良。

7. 大便次数多就是腹泻:6个月以下的婴儿,尤其是一些吃母乳的婴儿,虽然每日大便可达6~7次,甚至上十次,呈黄绿色,较稀,含白色颗粒或小奶瓣,甚至粘液,但无脓血,镜检下仅见脂肪球无红细胞、白细胞,婴儿精神和食欲良好,无发烧、呕吐等腹泻常有的伴随症状,体重增长正常。此时不必担心,也不必用药,更无需为改变大便性状而改吃牛奶。一般在添加辅食后生理性腹泻自然痊愈。

8. 活菌制剂与抗生素同用:不少小儿家长,甚至有些医生,常在应用这写药的同时使用抗生素,以为“双管齐下”效果更佳。其实,抗生素在杀灭肠道致病菌的同时,也杀灭了这些有用的活菌。二者同时用不仅不能加强疗效,反而会降低疗效,贻误患儿治疗,所以一定要隔开开时间吃。

温馨提示,我们应该注意疾病的发展情况,不要盲目的使用一些抗生素药物,同时也要注意补充液体多喝一些白开水,不是出现了腹泻就要打吊瓶,腹泻便不止一种小毛病,应该合理的进行诊断,同时要注意调理事项,这样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避免带来更多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