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小儿便秘方法

中西医治疗小儿便秘方法

小儿便秘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是常见。由于很多原因导致孩子出现排便苦难,严重的甚至会伴有出血现象的发生。关于治疗小儿便秘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中西医治疗小儿便秘的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帮助。

药物治疗:可用于便秘治疗的药物很多,但多数不适于慢性便秘患者,亦不适宜长期适用。当前,滥用泻药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少少医源性便秘,临床上应慎重选用。 容积性泻药:也称为泻盐,因其不被肠壁吸收而又溶于水,故能在肠中吸收大量水分,使大便的容量增加,起到导泻作用。该类泻药的主要代表药是硫酸镁。但由于它不能使结肠张力增加,所以不宜用于那些肠道运动迟缓的病人。

刺激性泻药:作用快、效力强,药物或者其代谢的产物可对肠壁产生刺激作用,使肠蠕动增加。该类药主要有:果导、蓖麻油、大黄、番泻叶等。但要注意,此类药因为刺激肠黏膜和肠壁神经丛,并可能引起大肠肌无力,形成药物依赖,因而主要用于需要迅速通便者,不宜长期应用。

润滑性泻药:又称大便软化剂,此类药物的主要功能是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使大便易于排出,如液体石蜡等。这类药主要的缺点是口感差,作用弱,长期应用会引起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

渗透性缓泻药:如乳果糖,它不被*吸收,通过细菌分解后释放有机酸在结肠起作用。尤其适宜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及术后便秘者。糖尿病病人慎用。此类药的主要缺点是在细菌作用下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腹胀等不适感。

中医治疗:

中医上有许多方法对于便秘的治疗和调理作用都比较大,可以通过按压穴位的方法来进行。根据中医经络理论,胃经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管脾胃的内庭穴也在脚趾的部位。而胃肠功能强的人,站立时脚趾抓地也很牢固。因此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以手指指面或指节向下按压支沟穴(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以上四指处)可有效地缓解腹胀、便秘。此外,便秘患者在每日大便前,用大拇指压迫内庭穴(第2、3脚趾缝端),每次压2-3分钟也能有效地缓解症状。

如果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便秘的患者,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进行调理。1.脚趾抓地站立或坐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脚趾可练习抓地、放松相结合的方式,对经络形成松紧交替刺激。2.脚趾取物还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练习用二趾和三趾夹东西,或在坐、卧时有意识地活动脚趾,持之以恒,胃肠功能就会逐渐增强。3.扳脚趾反复将脚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时配合按摩第二、三脚趾趾缝间。4.按摩脚趾消化不良及有口臭、便秘者,宜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以达到泻胃火的目的;对脾胃虚弱、腹泻者,可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

以上给大家介绍了关于中西医治疗小儿便秘的方法,相信大家都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患有小儿便秘,要根据病情状况,选择适合有效的治疗方法。无乱是选择中医还是西医,一定要对症治疗,避免盲目,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