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类型究竟有哪些呢

新生儿黄疸的类型究竟有哪些呢

在新生儿的身边黄疸疾病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疾病了,会导致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受到相当严重的侵害,而且该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这是需要每一位家长朋友重视起来的知识,接下来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此病的相关类型有哪些呢。

新生儿黄疸常见的类型

1、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2、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3、母乳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也是新生儿黄疸常见的类型之一。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4、新生儿黄疸常见的类型还有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表现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非常常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而病理性黄疸则会对患儿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新生儿黄疸的类型不同,患儿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正常现象,是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生理性黄疸常在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即可达高峰,5-7天后消退。患儿表现为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虽然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大家在看到了上述的知识之后,已经认识到了新生儿黄疸疾病的主要类型有哪些了,可见该病也是非常复杂的,会给较多的孩子带来相当严重的危害,我们必须要清楚了解此病的类型,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进行此病的预防工作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