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 > 川崎病 > 川崎病常识

川崎病复发该如何护理

川崎病复发该如何护理

多的人在提及川崎病疾病的时候并不太熟悉,因为这样的疾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发病率并不高,可是疾病的发生会导致孩子有高烧不退的症状,严重的影响孩子的健康给孩子带去了很多的病痛,而且容易复发,那么川崎病出现复发到底该如何做好护理呢!

川崎病的护理措施:

1.体温,患儿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发热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患儿体温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体温达38℃~40℃,入院后测体温4次/d,直到体温正常后改为2 0次/d。由于本病反复高热不退,患儿家属易急噪、焦虑、情绪不稳定,应耐心劝说解释。出现高热时不应自己给患儿服退热药,应向医生报告。我院主张体温38.5℃以下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冰袋降温、多饮温开水,如体温不降,持续升高达38.5℃以上应采用药物治疗如莫丁舒、普菲特达到降温目的。

2.四肢末端变化,患儿在1周内可能出现手指、足趾硬肿、手掌面皮肤发红,部分患儿指趾关节呈梭形肿胀、触痛,肢端、肛周、躯干等处脱皮,指甲脱落。应对患儿加强护理,注意局部皮肤黏膜清洁,避免搔抓皮肤,注意防止发生皮肤撕伤。

3.皮疹,发病后1~5d部分患儿可出现皮肤多形性红斑,以猩红热样皮疹最常见,但无水泡及结痂,约1周左右可消退,在此期间应注意与其他传染病性皮疹及药物引起的过敏皮疹现象相鉴别,此时嘱家长给患儿穿柔软的衣物避免患儿用手抓痒,减少刺激。

川崎病-病理改变

川崎病死亡病例的总结,在病理形态学上,本病血管炎变可分为四期:ⅰ期:约1~2周,其特点为:①小动脉、小静脉和微血管及其周围的发炎;②中等和大动脉及其周围的发炎;③淋巴细胞和其它白细胞的浸润及局部水肿。ⅱ期:约2~4周,其特点为:①小血管的发炎减轻;②以中等动脉的炎变为主,多见冠状动脉瘤及血栓;③大动脉少见血管性炎变;④单核细胞浸润或坏死性变化较著。ⅲ期:约4~7周,其特点为:①小血管及微血管炎消退;②中等动脉发生肉芽肿。ⅳ期:约7周或更久,血管的急性炎变大多都消失,代之以中等动脉的血栓形成、梗阻、内膜增厚而出现动脉瘤以及瘢痕形成。关于动脉病变的分布,可分为:①脏器外的中等或大动脉,多侵犯冠状动脉、腋、髂动脉及颈、胸、腹部其它动脉;②脏器内动脉,涉及心、肾、肺、胃肠、皮、肝、脾、生殖腺、唾液腺和脑等全身器官。

血管炎变之外,病理还涉及多种脏器,尤以间质性心肌炎、心包炎及心内膜炎最为显著,可波及传导系统,往往在ⅰ期病变时引致死亡。到了第ⅱ、ⅳ期则常见缺血性心脏病变,心肌梗塞可致死亡。还有动脉瘤破裂及心肌炎也是ⅱ、ⅲ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mcls的血管病理与婴儿型结节性多动脉炎非常相似。除冠状动脉或肺动脉瘤和血栓形成外,主动脉、回肠动脉或肺动脉等血管内膜均有改变。荧光抗体检查可见心肌、脾、淋巴结的动脉壁均有免疫球蛋白igg沉着。颈淋巴结及皮肤匀可出现血管炎,伴有小血管纤维性坏死。还有胸腺高度萎缩,心脏重量增加,心室肥大性扩张,肝脏轻度脂肪变性以及淋巴结充血和滤泡增大。但肾小球并无显著病变。

关于川崎病复发该采取怎样的护理措施在通过阅读完小编的介绍之后也有了新的认识,川崎病是比较罕见的一个疾病,但是这样的疾病危害性是比较大的,疾病比较容易反复的发作,所以对于川崎病我们要重视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