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多汗?更需重视!
气温高时身体新陈代谢加快,排汗散热是身体正常的本能反应,称之为生理性排汗。而异常的病理性出汗,则反应出身体健康的各种异常状况,应留心提防,尽早调理。
白天不活动,安静坐着也出汗,动则汗流不止,称为“自汗”;而在晚上睡觉时不自觉地出汗不止,醒来时则自行停止出汗,则称为“盗汗”。这是最常见的两种汗出异常。不论自汗、盗汗,都属于病理性出汗,须辨别阴阳虚实。古云“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具体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症候,更有虚实夹杂者,应该向专业中医师问诊,确定所“病”为何,再以饮食调理,或辨证治疗。
如果手脚心爱出汗,则为阴虚,同时伴有厚热感,口干,想喝水。阴虚出汗者可以喝生脉饮,用麦冬、五味子泡水喝,具有敛汗的作用,可以吃些莲子、百合。背部、胸部爱出汗的人,属阳虚,会伴有乏力,舌苔白,心慌气弱,不想喝水。阳虚出汗的人可以吃金匮肾气丸,喝一些肉汤、鸡汤。
夏季本就轻易经常出汗,怎样才能鉴别自己的出汗程度是否属于异常?最简单的自测方法,就是借助空调,在室温26-28℃的环境中静坐,假如仍然出汗,稍有活动则汗出不止,则极可能为病理性汗症,需及时向专家咨询。
由出汗预测健康
中医认为,从一个人出汗的时间、部位、气味及颜色,都可以看出身体异常的端倪。
1、出汗时间:白天不正常出汗属于“阳虚自汗”;晚上不正常出汗属于“阴虚盗汗”。
2、出汗部位:“头汗”过多可能是脾胃有湿热,或暴饮暴食后的“积食”;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多半是因为气虚所致。“手足心多汗”多半是阴虚,也可能是胃热或热症;“心窝、胸口多汗”多半是因为思虑过度所导致的“心脾虚弱”。
3、汗的气味:汗味腥臭多与热证或湿热有关,一般属于“肝热”。
4、汗的颜色:黄汗、红汗或黑汗分别代表身体不健康的征兆。
夏季出汗后别喝凉水,喝淡盐水
出汗后切忌喝冰镇饮料,可以喝普通的白开水,水温最好在30℃左右,与运动后体温相当,这样可以减少对内脏的影响,特别是胃,运动后胃里的血管扩张,一杯冷水下肚,会使血管急剧收缩,造成胃寒、胃痛。
中国有句俗话“早喝盐汤,胜似参汤”,因为淡盐水能够对肠壁黏膜产生透析作用,利于清除肠壁宿垢。夏天出汗过多造成体内盐分严重损失,若不及时补充,就会导致头晕、恶心、无力等。在炎热的天气里,摄取适量的盐分,有利于*的新陈代谢。大量出汗之后也要及时补充钾,因为钾也会随着汗液流出体外,我们可以通过喝茶来补充钾。
饮用时少量多次,共摄入1000ml左右。平均一次喝120-150ml,一次性纸杯1/3-2/3的量,且一小时内达到8-10次的饮水次数,当然随着口渴的减缓,后面几次饮水量会有所减少,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也可运动前摄入300-500ml水,促进排汗。
出汗后要避免立刻吹空调。建议过半小时到一小时以后洗澡,马上洗澡会使发热闭住。女性避免洗冷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