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性天地 > 最新推荐

防治心血管病须警惕走入十大误区

误区八:降脂药物副作用严重

很多患者认为降脂药副作用很大,对肝肾都有毒。觉得血脂高点儿,也没有症状,还是不吃药为好。其实,就目前最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来说,大多数人对它的耐受性良好,通常只有0.5%―2.0%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减少药物剂量后,常可使这些人升高的转氨酶下降,再次增加剂量或选用同类药物时,转氨酶也不易升高。如果患者肌酸激酶(ck)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则应慎重考虑,予以减量或停药等,待症状消失、ck下降至正常,再重新开始治疗。

误区九:没有症状的高血压不用治疗

大约有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高血压潜在的危险很大。因为,有症状会促使人们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而没症状的人,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对高血压不敏感,但高血压所造成的危害却不因症状的有无而消失。很多人直到出现心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后才去治疗,悔之晚矣。另外,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各种降压药的性能也各异。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不可单纯依靠别人的经验服药。

误区十: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了

大多数人以为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就足够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国外最新研究资料显示,年龄40―70岁的人,血压在115/75―185/115毫米汞柱这个范围,收缩压每增加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每增加10毫米汞柱,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就增加一倍。血压越高,未来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就越大。应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35/85毫米汞柱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者而言,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这十个误区你都记住了吗?只有走出了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误区,才能正确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