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四:尽量不手术
有些冠心病患者觉得手术有风险,在紧急时刻不愿手术,错失救治良机,甚至失去了生命。其实,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有20多年历史,创伤小、效果好,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资料表明,我国仅有30%的急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了紧急介入手术;高达7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因此,人们要改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如果病情需要且经济条件许可,介入治疗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误区五:放上支架就万事大吉
很多经常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恢复了体力活动,以为万事大吉了。其实,放支架主要是一种物理治疗。它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危险性仍然存在。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继续服药治疗。
误区六:化验结果正常就无需降脂药
近年来国内外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血脂化验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不代表无需治疗,关键要看个体情况。例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135毫克/分升(约为3.53毫摩/升),对于健康人而言,属正常范围,无需降脂治疗;但对患过心肌梗死,做过支架治疗、冠脉搭桥手术,患糖尿病或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该血脂水平就偏高。把ldl-c降至100毫克/分升以下(约为2.62毫摩/升),可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另外,对于急性冠心病患者,他汀类降脂药可起到稳定冠脉硬化斑块的作用,发挥该药物降脂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误区七:血脂正常后即可停药
高血脂症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和高血压一样是终身性疾病。通过服用降脂药,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高血脂症就治愈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可以减量或停药。临床观察显示,达标后降脂药减量常会引起血脂反弹。因此,除非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都不应减量或停用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