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为男人扫除了房子的顾忌,夫妻关系真比纸还薄?
现代社会,结婚前一方贷款买房、结婚后双方共同还贷的情况十分普遍。特别是按中国的传统及婚嫁习惯,一般由男方提供住房,房产一般也登记在男方名下,婚后往往夫妻双方共同还贷。那么离婚时房屋应该归谁?是否会出现“老公变房东让男人一片叫好、女人一片抓狂”的情况?
这样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因为女人时时没有安全感,所以女人会更多的买房以拉动中国萎靡的房市,产生更多房奴,在为男人生儿育女同时处处顾忌着万一被男人甩掉怎么办想法设法为自己留后路,这样的家庭能和睦么所以 女性 朋友们为了以往万一,冒着做大龄 剩女 的危险,先把房子车子买了后再考虑嫁人。
“父母给儿子买房儿媳没份“”,“婚前贷款买房离婚归个人”这两条受到的刺激实在太大,社会在进步,男女却 越来越不平等,男权社会思想越来越严重,仿佛回到封建时代。受此影响,估计越来越多的男方个人或其父母会尽早在结婚前买房,对女性而言,是永远借住在这个 家里的,为男人生孩子,操持家务,老公就是女人的房东。
婚前房产归自己,这说明:女孩子有一个能付房子首付的父母是多么重要。寒门难出贵子,寒门别想攀高枝,攀了高枝人家的财产也与你无关。
第一,女人在经济上更被动。如今的职场,男人的工资普遍要比女人更高,所以,婚前买房大多是婆家和男性来承担。如今,不仅逼得女人在家庭中越来 越被动,还逼得女方的父母也很有压力。之前,生儿子的父母会觉得压力大。如今,女儿再也不是招商银行,则是建设银行。生女儿的父母压力也变大了。这种情况 下,逼得女儿的父母也要掏钱赞助买房子。
第二,女人在情感上也更被动。新婚姻法解释(三)里,婚前男人自己买的房子归男人,婚前男人父母给其买的房子也归男人,离婚时女人没份。这导致的结果会是什么?男人出轨的代价会减小,男人离婚的代价会减小。于是,会滋生越来越多的出轨男人,为男人包二奶扫清了障碍,男人完全可以玩了白玩;就算离婚也没关系,不用跟妻子分房子。
为女性支招:
其实女性最大的顾虑是对婚前有房子的男人来说,无论他娶了谁,这个女人在他房子里面只是暂住,当他有一天看这个女人不顺眼的时候,他可以跟这个女人离婚并把这个女人赶出去,人老珠黄后再生存谈何容易。在日本如果离婚,女方可以获得70%的房产,这样“显失公平”的法律,却能有效约束日本社会家庭稳定。
这个司法解释提醒广大中国女性, 结婚前不管是男方父母准备掏钱买的,还是男方掏钱买的房子,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名字加到房产证上才能签字结婚,不然,你将来有得痛的,结婚后干活做家务,生孩子,工资拿出来养家还贷,万一离婚,你就啥都没有了,房子不写自己名字就全是男方的了!
专家观点:新婚姻法,新婚恋模式,心理调适很关键
婚姻解体后,新婚姻法将房子付出首付款者作为了保护的对象。逻辑是,另一方是侵占方,而非共同拥有方。这体现了公平。但客观上,对于房子的所有者,离婚的财产成本降低了,另一方的离婚财产成本却提高了。这对于婚姻中双方心理的影响却是可以预期的。
首先, 结婚意味着两人成为一体,在形式上面临了挑战,你的不再自然是我的了,那我是否还要全身心的付出,这种长期弱势的感觉,将成为婚姻中的慢性毒药。其次,对于男性来说,悬在头上的可能的剑自然解除了,感觉到公平,也许有不安,可能会越来越不明白,这个女人跟我是为了什么,而男性更难忍受这种不确定感。另外,在小家庭外的另两个家庭而言,婆婆与丈母娘,疏离与暗战,也许成为了主基调。婆婆的优越感与丈母娘的卑微感“我住在我儿子家,和我住在我女儿的丈夫家”的落差恐怕无法释然。
在面对这个现实时,需要调整我们的视角和心态:
1.法律是底线,婚姻前双方坦诚面对财产的未来处置,勇敢表达自己的主张,消除婚后的隐忧。
2.你心理有弱,你就弱,你心理有强,你就强,当你作减法游戏时,你就在内心里,把自己放在了婚姻的弱势一方,在婚姻中,无论哪个人在内心成为了弱势的一方,就会激起强势与弱势双方的激烈斗争。
3.如果婚姻法不能给你,正需要你去创造。这是个契机,促使我们来思考你要的是什么,去体会你和你爱的人相处的点滴,生活幸福不幸福,不是别人给的,更不是房子给的,是你自己创造的,这个创造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你营造的内心环境。
面对新婚姻法,我们不由得发问,在财富面前婚姻是否无处安放?法律的严肃性不容置疑,但是婚姻本是笔糊涂账,越糊涂的婚姻越有粘性,要想过得快活,切忌别算得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