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性天地 > 最新推荐

专家支招:乳腺癌的自测与预防

乳腺癌已成为危及广大妇女健康和生命的“红颜杀手”。全世界每年患乳腺癌的妇女多达120万人,且发病率以每年0.2%~8%的速度上升。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乳腺癌高居于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专家支招:乳腺癌自测与预防

高危不等于遗传

第一代亲属中(母亲、姐妹等)中,如果有乳腺癌发病,这个家族就属于高危人群,但高危不等于遗传。现在发现,如果病人血液或组织中含有BRCA-1基因,同时她子女中如果也能查到BRCA-1基因,那么她的子女就处于比较高危险的状态。

一个含有BRCA-1遗传突变基因的人,一生中发生乳腺癌的机会大于80%,同时发病的年龄比较早,往往在50岁以前,并同时伴有卵巢癌的机会。

母亲发病年龄影响后代

如果母亲在绝经后发生乳腺癌的,那么子女发生乳腺癌机会只多20%。但如果母亲是在绝经前发生乳腺癌,那么子女发生乳腺癌机会多2倍。另外,如果母亲是单侧发生乳腺癌,那么子女发生乳腺癌的机会只是比常人多1倍,但如果母亲绝经前发生,又是双侧乳腺癌,那么子女发生乳腺癌机会多7-8倍,这种情况下这些人群往往有基因突变。

内分泌因素增加发病危险性

乳腺癌与生殖或内分泌因素有关,以下人群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3-3倍。

1、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或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

2、第一胎的生育年龄大于35岁,或未生育、产后未哺乳。

3、月经周期短。这说明雌激素作用时间长。

4、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高或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我们认为,当绝经后出现潮热等不适时,适当补充雌激素还是有必要的,但用的时间不宜太长,到更年期症状消失之后应逐步减少用量。

专家支招:乳腺癌自测与预防

乳腺癌早期时病人无任何不适,仅在乳房内有一个比较小的肿块,不痛、不疼,乳头也无变化,大多是在医生作体格检查时发现,少数是由病人无意中自行摸到后再请医生确诊。因此,为了早期发现乳腺癌,特别是中年妇女应经常自己检查乳房内有无肿块存在。正确的检查方法是将手指伸直并拢进行扪摸,而不是手指抓提乳房,以免将正常的乳腺组织误认为是肿块,如发现乳房内有可疑的肿块,必须请医生检查,并作必要的化验,包括钼靶X线摄片、活体组织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

由于早期乳腺癌的肿块较小,如不提高警惕,容易被病人忽略,肿块就逐渐增大,侵入周围皮肤或肌肉,与之粘连固定;乳头内缩、抬高,有时有血性液体溢出,这是癌肿浸入大的乳腺导管所致;皮肤是橘皮样变,腋窝淋巴结肿大,质坚硬。晚期乳房癌肿块直径超过5厘米,甚至溃烂,不仅腋窝淋巴结肿大,锁骨上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 和对侧液窝淋巴结也可肿大。癌细胞也可通过血液转移到肺、骨或肝脏。乳房癌在妊娠期发展特别迅速,癌肿呈现炎症性,乳房红肿充血、发热、犹如急性乳腺炎,容易误诊,也说明乳房癌的发病与性激素的变化有关。至于乳房癌发病与生育和哺乳究竟有何关系,目前意见尚不一致。乳房癌在乳房肿块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乳房良性肿块也有恶变可能,因此,对妇女乳房肿块应提高警惕,仔细检查,以防误诊、漏诊。乳腺癌应与乳腺肿瘤相鉴别。

乳腺肿瘤的发病原因目前不明,现将一些影响发病的因素叙述如下:

(1)年龄:乳腺肿瘤多发于40~60岁,占全部患者的75%左右,20岁以前患者罕见。

(2)卵巢功能:乳腺受卵巢激素的调节。雌激素是乳腺发育的基本刺激素,亦是乳腺肿瘤发病的先决条件之一。有人认为,雌酮和雌二醇的异常增加与雌三醇的缺乏是乳腺肿瘤的发病原因之一,已得到临床检查的支持与动物实验的证明。而且男性乳腺肿瘤患者少见,约为女性患者的1%,此亦说明可能与男性无卵巢激素有关。

(3)结婚、生育及哺乳:临床上发现独身妇女患乳腺肿瘤较已婚妇女为多,婚后从未生育者其乳腺肿瘤发生率较已生育者亦高,而生育后从未哺乳者或哺乳不正常者(哺乳期过短或过长)的发生率比正常哺乳者高。乳腺在一生中都处于内分泌激素影响下,所以结婚、生育及哺乳与乳腺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4)遗传因素:临床上发现有的乳腺癌患者有家族史,有母女及姐妹同时或先后患乳腺肿瘤的情况,但这一观点目前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