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给孩子的教育注射“兴奋剂”了
当孩子的愿望和父母的期待差别过大时,家庭危机随时可能爆发。这时,即使是高材生也意识不到:他们也已经不再愿为超出自我之外的动机学习了……
每天和孩子打交道的心理老师白云阁认为:“其实很多好学生的自律性都是很强的,家长应该学会给自己家里的好学生减减压,让他们试着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承担一些责任。”如果家长们以前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在这种时候,请一定认真倾听:不要再给孩子的教育注射“兴奋剂”了。
如果孩子喊累或者喊烦,家长要相信他们,并帮助他们休息放松,让他们去参加文体活动或是见朋友。如果情况没有改变,孩子仍然过分投入学习,或者相反,他们不想再上学,那就应该马上去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不要把孩子和学生混为一谈
法国教育专家摩泽勒(Moselle)和让-马克•路易(Jean-Marc Louis)认为,作为父母,不应该把孩子和学生混为一谈。要是这样的话,如果孩子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他会害怕失去父母的关爱。孩子的内心一直有这样的疑问:我的父母到底是爱我呢,还是爱我考试所得的好成绩,以及那美妙的“好学生”称号?如果我没有好分数,我会不会一文不值?“父母不是孩子的另一个班主任,在任何时候,父母都应该站在孩子一边,作为孩子的盟友,与孩子共同面对。”曾奇峰说。
在孩子出现不适时,可以考虑从以下3方面着手应对:
孩子不断遇到挫折时,可能不想在现有方向发展了。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按照其愿望和能力,确定一个职业发展计划。
孩子在努力学习,但感到自己无能。可以让孩子参加由心理医生组织的小组活动,以确认自我。角色扮演类的游戏也可以帮孩子忘却学习苦恼。
孩子感到苦恼,身体出现异常,却难以表达自己的不适。可以让孩子参加心理分析或者接受个人心理治疗。孩子将可能发现苦恼也是有意义的,并重新把握人生和作出自己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