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的4个主要动机
△让父母满意:为爸爸妈妈得好成绩。
△一直当孩子:尽量延长自己的学业,以避免在成人世界里遭受挫折。
△保证家族事业的延续:父母的典型语录“你要继承我们的公司呢,我的儿子!”
△提高社会地位:父母觉得自己在社会上很失败,希望孩子为自己争气。
对他们来说,出色的成绩单似乎表示一切都好,但危险可能就藏在好成绩的背后。成为职场万人迷
孤独,疲惫: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不适的感觉
总是名列前茅的学生,确实有很多感觉很好:老师宠爱,父母备感荣耀,还有远大前程,这种身心自如的状态太爽了。但显而易见的是,也有相当数量的好学生感觉很累。
在北京一所名校硕士毕业后赴英国留学的Lucy杨,很幸运地属于学习自如的那一类。她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路风光,难得的是没有发展成“豆芽菜”,而是体健貌端,性情阳光。但她的几位同学,同样也是好学生,却有各种各样的不适:一位经常失眠,另一位则一直很抑郁……“事实上,我们的很多大学生是带着各种‘症状’上大学的。”武汉中德医院精神分析治疗师曾奇峰说。
不过,这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佼佼者,即使身体或是情绪出现了诸多失常反应,却仍然能够继续埋头读书,继续获得令父母欣慰的好成绩。对他们来说,出色的成绩单似乎就表示一切都好。但危险可能就藏在好成绩的背后。衣饰选择透露你处世风格
报警信号
李珏12岁,在北京一所中学读初一。“这孩子非常自觉,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对她特放心,也很高兴孩子这么懂事。”李珏的妈妈回忆说:“后来,孩子连电视都不看了,我们想让她看看她一直喜欢的‘探索’之类的节目,她都不看了。现在想起来,的确有些不对劲。”她的父母后来发现,孩子情绪上很自闭,严重厌学了。
“就是这种‘不对劲’会带来问题。”曾奇峰在门诊中见到大量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好学生”,他说:“孩子对学习过多地投入,是一个重要的信号,特别是当孩子因为学习而排斥他活动的时候,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这时的孩子在心理上已经出现了症状,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
有些孩子完全变成了厌学者,或者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很大的怀疑。抚顺二中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白云阁老师指出:“有些孩子通过一些破坏行为,比如情绪暴躁、焦虑,试图引起别人的关注。”8岁的柳商上小学三年级,本来成绩很好,却突然变得无论上什么课,都在那里画画。孩子这是怎么了?一味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往往看不到这一点:孩子想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吸引他们关注自己。
一味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往往看不到这一点:孩子想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吸引父母关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