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近些年来,人们常常提出春节礼俗和春节应该干点什么的问题。
春节之俗
从腊月初八开始,过年的气氛愈来愈浓。如果将整个过年的活动以一个曲线作标志的话,应该说是这样的一个走向,就是从腊月初八上升到腊月二十三出现一个小高潮,再上升到除夕元旦是一个最大的高潮。
然后在正月十五以前,趋于平缓,再到正月十五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又兴起一个小高潮。实际上在过年的准备活动中,有很多东西也形成了一种遗规。比如《红楼梦》中,腊月里各个庄头要往贾家荣、宁二府送很多当地的物品。因为他们是包衣旗人,东西都是东北的土产。
在宫廷里,皇帝也要赐给官员狍子肉,也是东北的特产,只能赐给三品以上的官员,是获得者的一种荣耀。过年以前,官员之间来往也很频繁。旧时外官中饱私囊的机会和条件很多,但外地的官员,却要通过京城的官员获得升迁,他们到京城来谋差办事,都要趁着过年各处打点。从前有一句话叫“穷京官”,京官的各部司员没多少钱,到年底,却有一笔较大的额外收入。他们的收益,实际上一年两次,一次是夏天,叫冰敬;一次是冬天,收炭敬。冰敬实际上是象征性的,是可给可不给的,但是炭敬的收入是一定有的,虽然钱不多,却也是一般穷京官一年到头主要的一项经济来源。收一些炭敬,对他们来说,当然是高兴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受贿,但又是不成文的一种合法受贿。
从年三十到初一,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事情,可以说是界乎于礼和俗之间的,这就是各阶层都有的拜年。拜年一般应在正月初一以后,但在清代,各部堂官仅在除夕接受拜年。正月初一,也就是年三十的十二点以后,各部的堂官(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主要负责人)门上就不再接受任何的名刺拜帖。其他的官员,或者是民间没有身份的老百姓,从正月初一开始互相拜年。在政府官员里,只有一种人门上是不接受拜年的,那就是御史。一到过年的时候,御史挂出牌子,四句话:“文武官员,私宅免见,一应公文,投递衙门。“御史是干什么的?用我们现在话来说,是纪检干部,负责监察的。清朝从来御史家里是不接受拜年的,所以在御史的门上一律贴出拒绝拜年的宣示。一般做官的人家就要换门封。门封,就是在一进门处树立的牌子,例恩赏什么,实授一品什么,二品什么,这些实授和一些虚衔都是荣耀,就叫门封。又比如肃静、回避等等,这些也属于门封。到过年的时候都要重新油漆过,有些是纸糊的,就要重新换纸,就是换门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