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性天地 > 育儿亲子

育儿亲子:抱着宝宝睡觉好不好

很多女性朋友在做了妈妈之后,对自己的孩子千爱万宠,生怕宝宝受了委屈。于是,很多女性朋友养成了抱着宝宝睡觉的习惯。也有很多人说,抱着宝宝睡觉对宝宝不好,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是一位母亲的真实经历和内心感想,希望看完后能对各位新妈妈有所帮助。

这位母亲的心声如下:

我的宝宝由于提前生产加上剖腹的缘故,从出生后很长时间一直不能自己安稳入睡。睡在床上最多十几分钟就会惊醒,但如果我们抱着,他就能安稳的睡上两个小时。以至于我吃饭都必须和人换手,轮流抱,晚上睡觉也必须抱着。

可是老人们都说,“抱睡”是个坏习惯,必须纠正,否则不但大人辛苦,还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那么,究竟是应该抱着宝宝,还是该训练他躺下睡觉,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婴儿的需求,又该如何满足婴儿的需求。

只要你开始带孩子,你就会发现,那种能单独睡在婴儿床里,一觉到天亮的孩子,只在书里才有。于是父母们被折腾得焦头烂额,周围的人尤其是老人,开始给你很多“冷漠无情”的建议。例如“就让他哭好了”,“一定要让他养成固定的习惯”,“别总抱着他,会把他宠坏的”,等等。但是,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就等于切断了宝宝与你交流的唯一方法。

把这么小的孩子放下来让他自己入睡,是不现实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安睡了九个月,并非出生后就可以马上脱离母体单独行动,而是同样需要母亲的怀抱,需要听到妈妈的心跳,闻到妈妈的味道,感受到妈妈肌肤的温暖,借此获得安全感。所以很多小宝宝都更乐意在父母怀抱里睡觉,这不是什么必须更改的坏毛病,而是自然正常的需要。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一直蜷缩了九个多月,被妈妈子宫包裹着的感觉很好,很安全,很习惯。随着分娩,宝宝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除了要适应环境,还有他自己生活方式的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没有子宫的包裹了,宝宝感到很陌生,心里很不踏实,就跟我们初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心里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宝宝会本能的寻找曾经熟悉的感觉,而父母温暖的怀抱无疑就是子宫期的延伸,会让宝宝的内心觉得踏实安全。所以,你会发现,平躺着宝宝会频频醒来,而一被抱起来马上就会重新进入香甜的梦乡,手脚也不会乱动了,可以很快进入深睡眠,睡上很长一段时间。

被抱着的宝宝很少哭闹,他们仿佛忘了什么是不满和烦躁,因为他们一直沐浴在充足的爱之中。除了表现得更快乐,被抱着的宝宝发育得更好,因为他们将需要用在哭闹上的精力转移到了自身的成长上。被抱着入睡的孩子睡得更安稳,所以才能更好的发育,会睡的孩子才会长。我的宝宝就是最好的例子,他60天体检的时候,比出生时增加了7斤、12厘米,没有添加任何钙剂或鱼肝油,纯母乳给他提供了足够的营养,我的怀抱让他在爱中安睡。

在我国,很久以来一直是母亲带着孩子一同入睡,而最近几年却开始流行向欧美国家学习,开始训练孩子单独入睡,美其名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殊不知,欧美国家的育儿界已经开始批判这种方式,称其“比训练动物还缺乏人性”。而孩子的独立性也根本不是这么培养出来的,一个饥饿的人是无法肩挑重担远行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吃饱,他一定会赖在餐桌前不断向你索取,只有填饱了肚子才会主动离开餐桌。同样,一个依恋感没有被满足、情感精神上处于饥饿状态的孩子,也无法独立。

强行训练宝宝单独入睡,是多么不理智、不人道的举措。得不到父母的安抚,宝宝无法入睡,大哭不已;而父母为了所谓的“独立训练”,任由宝宝在那里哭泣。且不说有多少父母能够做到如此忍心,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给宝宝幼小的心灵留下重重的创伤:我是孤独的,爸爸妈妈是不爱我的,我呼唤他们,他们不理我。好吧,我哭也没用,反正你们不来,我不哭了,我累了,我睡了,但是我悲伤,我愤怒,我不喜欢你们,也不喜欢这个世界!

在我国,很久以来一直是母亲带着孩子一同入睡,而最近几年却开始流行向欧美国家学习,开始训练孩子单独入睡,美其名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殊不知,欧美国家的育儿界已经开始批判这种方式,称其“比训练动物还缺乏人性”。而孩子的独立性也根本不是这么培养出来的,一个饥饿的人是无法肩挑重担远行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吃饱,他一定会赖在餐桌前不断向你索取,只有填饱了肚子才会主动离开餐桌。同样,一个依恋感没有被满足、情感精神上处于饥饿状态的孩子,也无法独立。

鄙人不才,只是简单说了下自己的内心感受,希望各位母亲能够共勉!

看完这位母亲的所感所想,你是不是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不是对自己的孩子太过溺爱了呢?其实,爱护宝贝的方式有很多,不能说你做的对或者错,只是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爱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