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学前的宝贵时间
在他们幼小的时候,家长的期望值其实并不高,只要是吃饱穿暖就行。可一旦孩子稍大一点,开始有基本的社交和在公共场合出现时,很多宝宝的举止就会和家长期望的相差甚远。这时,很多家长会出现着急的表现,会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会使用一些不当的言语来教育孩子。
可是孩子就是孩子,无论你怎么给她讲大道理,或者不管你怎么着急,她的智力如果不发育到合适的时候是无法明白大人的心情或者出发点的。她只是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开心就笑,不高兴就哭。可这样是否正确,或者说孩子是否愿意接受,也许很多家长都并没有在意。在自己不注意的时候,一些对孩子的成长不太好的话就这么脱口而出了,而且并没有考虑到会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但孩子听了,也许第一反应是害怕,第二反应可能就是逆反了。如果还有第三反应,说不定就是懵懵懂懂地听话,失去自己在成长中最重要的自由和个性,反正听家长的就不会错,有时还会得到表扬。久而久之,孩子思维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也就会减少天马行空、信马由缰的奇思妙想了。
孩子真正在家里呆的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就是学前(幼儿园之前),之后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家长只有在孩子放学后很有限的时间和孩子共处。交流和观察的时间都非常短。如果我们再不抓紧时间,那么孩子最后很容易就变成学校影响力塑造下的孩子。这将是我不愿看到的。可是要怎么爱、如何爱,才能让爱孩子的妈妈们能有把握说,我从没有控制过孩子,我是在好好爱他。
我也在思考,大概就是在孩子实在调皮捣蛋,然后自己一定要发脾气的最后3秒钟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深呼吸一下,用尽量平和的语调来和孩子探讨这件事,尽量做到客观,不带个人情绪。如果遇到孩子玩一些危险的东西,也可以面带笑容(虽然很难),轻声细语地制止。但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方式,而不是简简单单大声呵斥危险就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