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性天地 > 育儿亲子

父母如何倾听孩子身体的“语言”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可是父母应该如何倾听孩子的身体语言呢?孩子的动作又该注意哪些呢?孩子的动作都反应了些什么呢?这些都是需要家长们学会的。下面寻医问药小编和你一起来了解。

《动物世界》的一段镜头:小兽们在母兽离巢时,因为缺少了与母亲的交流与互动,会渐渐变得安静,它们本能地限制自己的身体活动,从而降低新陈代谢和营养消耗——因为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能回来,它们要尽量保存体力,让自己活得久一点,等到母亲回来的时候。

结果就是:母亲不在身边的小动物,或者说孩子们,发育往往较为迟缓。对小动物,或者说孩子们,与母亲的亲密交流就像阳光与食物一样不能缺少。而相对语言交流,身体的交流是我们更原始,更本能的交流方式。

曾有心理学家发现,一场完整的交流,肢体语言占70% 的作用,语言占30%。而对孩子来说,肢体语言所占的比例还要更高,因为他们的语言发育还不够成熟。孩子更容易接收非语言交流所传递的信息,也更擅长用肢体语言表达讯息。

尽管,现代社会的通讯设施越来越发达,电脑屏幕里的视频和语音却无法代替妈妈的拥抱,亲吻,皮肤对皮肤的接触,眼神和眼神的交流。如果仔细倾听孩子的身体语言,我们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也更容易传达我们的爱意。

1、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是孩子的“安慰行为”,说明他内心感到紧张不自在,可能需要妈妈的更多关注了。

“吸手指?哈,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多小孩都吸!”

是的,儿童心理学认为,一般情况下,吮吸手指是孩童时期吮吸母乳、奶瓶的延伸,和婴儿时期的抓握反射一样,是一种本能的动作。大多数情况下,过一段时间自己就会好。这里就要建立一个基线了。“基线行为”(Base line behavior) 就是宝宝的常态,比如平时吃饭什么习惯啦、怎么归置自己物品啦、坐姿什么样啦。常常亲手照顾宝宝的妈妈心里会有这样一个标尺,容易分辨出孩子的正常表现以及突兀异常的表现,就像医生发现生病和健康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如果一个平时不吮吸手指的孩子,最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吸手指,这可能是孩子的“安慰行为”。安慰行为说明人的心里不自在。这些动作成人也有——比方有人紧张时会不停拨头发、旋转手指上戒指等等。回想一下,最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宝宝感觉孤独,紧张,或者担心?

不要强硬地去制止:“把手放下!脏!”“不要老是吃手!”这样可能反而使这个习惯得到强化。

孩子只是需要你更多的关注。最好的亲子关系当然是照顾、关爱、倾听。如得不到,有些孩子宁可用找茬、叛逆、闹事招致打骂等等手段刺激关系,寻求关注。父母的关爱与拥抱能让他们转移注意力,安全感十足,不需要再做出安慰自己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