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爱心:家长和老师不能只爱分数不爱孩子,不能只爱学习优秀的学生不爱“一般生”。家长对孩子有深切的期盼,这很正常,但要有爱心,要切合实际,消除自己不必要的烦恼和焦虑,保持家中愉快和宽松的氛围。如每年高考后,南京脑科医院都会接诊一些考生,他们父母不断地开导他们说:“考不上好大学没关系,成才的路子很多嘛”;可正是这些家长在儿女高考前不断对孩子加压说:“考不上好学校,你一辈子就完了”。有些家长和老师怕打扰孩子,考前极少与孩子交谈,这样做很不好。有一项调查发现,孩子在高考前的极度沉默不语,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表现。父母和老师在考前都应适当与孩子聊聊,可多聊一些考试以外的内容。
二是宽心:考生的烦恼是难免的。适度的焦虑也是正常的。所以考生要减轻压力,排除自卑感和无助感,做到自勉自强,笑对考试。要学会关紧“昨天”和“明天”这两扇门,过好每一个“今天”,既不对昨天耿耿于怀,也不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忧心忡忡。学会计算自己的幸福,越算越幸福。算自己做对的题,越算越有信心,如不要对模拟考试中的失误而过度懊悔,因为在复习迎考中及早发现问题反而是一件好事,可以查遗补漏。还要学会“舍得”,抓西瓜,丢芝麻。
三是定心:考生要把升学考试看作是人生的一次好机会,但不是人生的全部机会。考生应学会自我暗示:“我能行!”不管自己考得怎样,你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就无怨无悔了。不健康的心理来源于不健康的环境,对环境要有定心,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全力以赴。同时,要及时化解自己的心理纠葛,跨越障碍,排遣压力,心里有烦恼,不妨说出来或写下来,及时与他人交流。